晶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州人人尽说江南好,演讲之美不能少 [复制链接]

1#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文人墨客灵魂深处魂牵梦萦的那一方

山水空灵的精神原乡是江南。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一代代的才子佳人、

风流传奇的诞生地在江南。

莺歌呖呖,吴侬软语

酥柔润滑的是江南。

但从何时起,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一言既出便盖棺定论,

江南便仿佛等同于苏州、

杭州的代名词。

苏杭固然风光秀丽、美不胜收,

但是江南之美,不仅仅是一句

“下有苏杭”便能一语中的的。

江南之美,不仅仅在于

自然风光的无可比拟,

更是文化风情的深厚绵长。

这一皮相一骨气,使得江南,

成为中华文明

得天独厚的瑰宝般的存在。

而谈及江南的文化风情,

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城市——常州。

作为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也是南朝齐梁故里,

常州被称为“中吴要辅”。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南部,

常州这个地方

走出过数不尽的风流人物,

令人情不自禁慨叹,

数风流人物,可看常州。

此刻起,侬跟你一一数说,

请君为我倾耳听。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语言更是文化当中的重镇,

汉语的历史源远流长,

经历几多风雨嬗变,

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到篆书隶变,

及至今日的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

各地方言荟萃琳琅的繁盛局面。

能够得以琢磨汉语的魅力,

运用语言来实现生活的便利,

我们不能忘记

数不胜数的语言文字学家的功绩。

在这些人当中,

段玉裁、周有光,和赵元任

真正功不可没。

▲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龚自珍外公。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段玉裁曾师事戴震,爱好经学,擅长探究精微的道理,获得广博的知识。长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同时也精于校勘,于诸家小学的是非都能鉴别选择,是徽派朴学大师中杰出的学者。

段玉裁,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

至今给东汉许慎的

文字巨著《说文解字》

批注的人难出其右。

段玉裁注意到

词义的历史性及发展演变规律,

注意到了

同源词的探讨和同义词的辨析,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原作的科学性

往前进了一大步,

真正当得起王念孙的那句评价——

“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周有光(年1月13日-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周有光,这位新中国历史上

著名的百岁老人,

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

可想而知,周有光的恩泽深厚,

溯源至每一个炎黄子孙

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初,

毋庸讳言,是他带领我们往

中华文明的堂奥迈近那跨越性的一步。

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

《晶报》称他

“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

▲赵元任先后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中国清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美国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后长期(-年)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并在伯克利退休。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

赵元任,提及这个名字可能

大多数人会有些陌生,

但是一说到《教我如何不想她》

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多少人仍然心生荡漾。

这首由刘半农填词的经典歌曲,

曲作者正是赵元任,

然而赵元任更光辉熠熠的功德,

在于他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贡献出的研究成果。

《现代吴语的研究》、

《中国话的文法》、

《国语留声片课本》等

即是他的语言学著作。

汉语之美,历久弥新。

在这波光粼粼的文明长河之中,

诗词艺术,是一朵芬芳馥郁的奇葩,

是一颗璀璨华丽的明珠;

文学小说,更是人们以描世道人心、以解苦闷、以纾情怀的重要载体。

黄仲则、张惠言,以及李宝嘉,

便是文学长河里

三个彪炳史册的名字。

▲黄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

黄仲则,诗学李白,

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

寂寞凄怆之情怀,

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

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

那一首《别老母》真正摧人心肝——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寥寥数语,凝练深切地表达了

生涯之落魄,别离之苦辛。

▲张惠言(~)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生,嘉庆七年六月十二日卒。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编》。

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

嘉庆二年(),

他所编的《词选》行世。

《词选》选录唐、五代、宋词

凡44家、首。

他有感于浙派词的题材狭窄、

内容枯寂,在《词选序》中提出了

“比兴寄托”的主张,

强调词作应该重视内容,

“意内而言外”、“意在笔先”。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一句,

细腻委婉,寄情于景,

令人心生无限动容。

▲李宝嘉生于世宦之家,他祖父、父亲、伯父都是科第出身,有的在地方任牧令、监司,有的在京城官居枢要。伯元生在山东,三岁时,父亲去世,由堂伯李念之抚养。当时念之任山东道员、东昌府知府,李宝嘉从小随伯父在山东长大。伯父对他督教甚严,母亲只此一个儿子,更是把全副心力放在他身上。他自幼聪慧好学,兴趣广泛,每当夜深人静之际,淡月孤灯之下,攻读不止。他擅长制艺诗赋,善于绘画篆刻,懂得金石考据,可谓多才多艺。少年时期就考取了秀才,名列第一,但始终未能考中举人,仕途失意,这对他后来思想的变化,痛感官场黑暗,敢于起来加以揭露鞭挞,是有重要意义的。

李宝嘉,在明清小说

发展得如火如荼的那个时代,

他以一部《官场现形记》脱颖而出。

这部作品位列清代四大谴责小说之列,

将清朝官场扭曲腐败的众生相

描述得惟妙惟肖。

这部作品另一点

值得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

它涵盖了相当一部分

赵元任所谓的“绅谈”方言,

与流传于寻常巷陌,

为市民百姓所使用的“街谈”相对,

“绅谈”指的是官场特有的方言,

类似“行话”的味道。

如腰把子比喻靠山、后台,

大帽子是官员的别称,

在官场上又是有背景有后台的代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

语言变得气象万千,摇曳多姿,

真是王羲之那一句: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然而,语言不仅仅可用来说、

用来写,还可用来唱。

谈到唱,就不得不提常州的滩簧,

以及由此基础上

慢慢流变加工而成的锡剧,

包括当代中国著名学者、

戏剧家吴祖光。

在虹影的小说《上海王》当中,

那个身世坎坷、

堪称传奇的女人筱月桂,

最初便是由唱滩簧起家。

滩簧,是一种为农民

在种田务农之时吟唱的民间小调,

自清代以来流传于江浙一代,

正因它有如此的背景,

所以小说当中的筱月桂,

最初颇为人所看轻。

然而滩簧有它烟火气十足、

贴近人性人情的活泼之美,

故而依然受人追捧。

滩簧,正是锡剧的前身。

锡剧是由武进、无锡一带的东乡小调

经过曲艺滩簧阶段发展而成的

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其后又陆续吸收了江南民间

“采茶灯”的舞蹈,

于辛亥革命前后搬上舞台,

是中国花开如锦的戏曲殿堂中

一抹夺目的风景。

▲吴祖光的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一九一七年四月出生于北京。父亲吴瀛是做官的,但以诗、文、书、画闻名,又是一位文物鉴赏家。家庭的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以一定的熏陶和影响。在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初试文学习作,发表过一些诗歌和散文,而且被京剧艺术的特殊魅力所吸引,跑戏园,捧“戏子”,沉醉其中,不自觉地接受了戏剧艺术的启蒙教育。这对他后来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仅一年即应戏剧家余上沅之邀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校长室秘书,后任国文及中国戏剧史等课的教师。从此与在该校任教的剧作家曹禺结识。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七年的十年间,吴祖光共创作了十一部话剧,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贡献取得了他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

吴祖光,从常州的山水中翩翩走来,

日后以一部话剧《风雪夜归人》,

以及评剧《花为媒》

奠定他在戏剧舞台上

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而《花为媒》的女主角

张五可的扮演者新凤霞,

正是他的爱妻。

一个才子,一个才女,

花前月下,情爱甚笃。

这两个人,都是当代中国戏剧舞台上

大名鼎鼎的人物。

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就此可见一斑,

然而江南的烟雨朦胧,

怎么可以少去红颜的衣香鬓影?

江南,本就是飘荡着

无尽的芳草和脂粉香的。

陈圆圆、周璇和陆小曼,

这是多少人曾经的胭脂梦和白月光。

▲陈圆圆色艺双绝,名动江左。她自幼冰雪聪明,艳惊乡里。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陈圆圆善演弋阳腔戏剧,初登歌台,圆圆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台下看客皆凝神屏气,入迷着魔。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

陈圆圆,这个名字自带

红颜薄命琵琶怨情调的女人,

因为她,中国历史或许转了一个弯。

当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淋漓尽致地诠释了

何为“宁负如来不负卿”

以及“爱美人不爱江山”。

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当中,

我们也终于有幸透过作家的文字

去感受属于她的绝代芳华。

▲年,周璇出生于常州一户姓苏的人家,她的原名是苏璞,璞乃未琢之玉,取其天然、纯真之意。周璇家中有兄弟姐妹八人,她排行老二,故乳名为义官。年,周璇被抽大烟的舅舅顾仕佳偷偷拐骗到了金坛县的王家,并且改名为王小红。王家夫妇离异后,周璇又被送给了上海的一家周姓人家,并更名为周小红。年,周家家境日益贫困,周璇的养母被迫去帮佣度日,而吸食鸦片的养父则要把周璇卖去妓院当妓女,幸亏养母及时搭救,才免去周璇一场更大的灾难。周璇自幼爱听人家唱歌,也常常跟着别人哼唱歌曲。在学校里,她的唱歌成绩也总是第一名

周璇,被称为“金嗓子”的她

命途多舛,受尽磨难,

但是她的歌声,却是那样清丽婉转,

宛若嫩柳之上滴滴沥沥啼鸣的黄莺,

哪里带有一丝一毫的哀怨凄凉之气。

《天涯歌女》、《花样的年华》、

《永远的微笑》,曾经回荡在多少人

小楼大厅留声机的幽幽旋转之间。

“小妹妹似线郎似针,

郎啊穿在一起不离分”、

“心上的人儿,你不要悲伤”、

“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

时至今日,依然是

多少人难忘的金曲旋律。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都让人唏嘘感叹

那一段风情万种的流金岁月。

▲陆小曼(年-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年4月3医院逝世,享年62岁。

陆小曼,更是因为与民国那个写出了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的才子徐志摩和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的林徽因之间那

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纠葛

而始终为人所铭记。

然而能够与这样两个传奇人物并肩,

她自身也一定是不同凡响的。

陆小曼谙昆曲,也能演皮黄,

写得一手好文章,

有深厚的古文功底

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也当得起才女的名声。

汉语之美、诗文之美、

戏曲之美、女性之美,

凡此种种,都与常州这座城市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城市与时代之间的缘分,

是城市与语言、与文明的缘分。

8小时,打造你的商业演讲力,

也将与这座城市,来一段

别开生面的“语言”邂逅之旅。

通过演讲的魅力,来为语言,

为这座城市,

镶嵌另一种经得起岁月考验,

而且能够沉淀内涵底蕴的美。

▲“8小时,打造你的商业演讲力”北京站

遇言不止

“8小时,打造你的商业演讲力”,

通过演讲的方式,优化你的谈吐。

“8小时,打造你的商业演讲力”,

由遇言不止创始人及CEO

席越女士

与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王小宁先生倾力打造。

课程经过精致打磨,科学架构,

干货满满,“小班模式”让每一位学员

得以趁热打铁地“学以致用”,

来自每座城市的优秀学员齐头并进,

夯实良好的人脉基础。

“8小时打造你的商业演讲力”,

让你在台上的每一次亮相,

嘴里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有分量。

▲“8小时,打造你的商业演讲力”北京站

致力于高端商业演讲力培训课程的

遇言不止

“8小时,打造你的商业演讲力”

已成功开办至三十一期,

未来将继续专注演讲带来的商业力量,

并根据市场发展需求,

继续开设其它城市演讲培训专场。

▲席老师作为演讲导师和孟美岐的合影

作为年夏季

《星空演讲》收官之作——

“与浩瀚相遇”

(演讲嘉宾:李银河、梁鸿、

惠若琪、孟美岐)的演讲导师,

席越老师指导过诸如佟丽娅、伊能静、

杨紫和黄圣依等

当红明星的演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8小时,打造你的商业演讲力”北京站

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

用21世纪交换思想货币的

最佳方式——演讲

来实现对自己的认可,

达到社会的认可。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课程排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