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香港跨境寒潮跨年物流跨国深圳人抗疫, [复制链接]

1#

“深圳宝安石岩街道两地降为低风险,相关区域解封!”

昨晚23:51分,石岩人终于盼来了苦等近20天的消息,鞭炮烟花、舞狮欢呼…被疫情偷走的过年喜庆氛围,在这一夜被补上。

隔着屏幕感受石岩人民欣喜的同时,我被卫健委通告下的一条评论破防了:

“小区里自发准备的喝的吃的,还没来得及送出,他们已经奔赴新的工作点了。辛苦了,每一位逆行者!谢谢,感恩!”

是的,战斗还未结束。

官宣解封后,仅过了1小时40分,新的疫情通报在凌晨01:31被发出:

一波未停,一波又起,正如前段时间网友的调侃:宝安是初一,罗湖是十五。南山、福田躲得过初一、十五,躲不过十六!

注定又是一个不眠夜,向所有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如果把每一波疫情比做一场考试,回顾深圳两年多来的“疫考”历程,大考小考断断续续也经历了不少,谦虚点不说是“教科书”,那也公认是“被抄作业”的存在。

而当下面临的这一场,毫无疑问是场“大考”,甚至可以说是至今难度最高的一场。

借用最近冬奥解说里常听到的一句话:“上难度了!”

O1

香港疫情来势汹涌

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第五波疫情形势越发严峻——2月20日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例,单日新增再破。

截至19日,2月份香港确诊患者已超3.2万人,医疗系统人手紧缺、全线告急,甚至招募已退休的医护兼职。

医院外的临时病床图源

文汇报

不少香港民众选择北上“避疫”,经由深圳湾口岸入境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健康驿站“一房难求”,甚至出现经水路偷渡回内地的情况。

这给深圳疫情防控带来了极大压力——截至目前深圳口岸已检出94名跨境司机阳性病例,“”疫情累计出现15例病例。第1位确诊的隔离酒店工作人员,正是被入住的香港输入确诊病例感染。

图源

點新闻dotdotnews

一时之间,跨境货车司机和入境旅客隔离酒店工作人员成为深圳“最危险的职业”。

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实施入境豁免集中隔离措施的深港跨境货车司机有名。司机师傅每天上班都像“跑毒”,但在生计和责任面前,只能选择风雨兼程。

图源

香港文匯網

作为保障香港蔬菜、鲜活食品和其他日用必需品供应的重要一环,他们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拯救香港菜价”的人。

与跨境司机类似,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也是每天和病毒“亲密接触”。

送饭、送水、送快递,清扫、消杀、扔垃圾......作为疫情前沿阵地,每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就算如此,工作人员还是尽力为入住旅客提供家一般的温暖。春节期间除了日常饭菜,厨房会精心准备饺子和汤圆。还有网友在大年三十晚上收到了酒店准备的新春大礼包和盲盒礼物。

图源

微博网友

对接受隔离的旅客来说,困在房间里的日子再无聊,终有结束的那一天;但闭环管理,宿舍和家两线一线的枯燥生活,是每个隔离酒店工作人员的日常。

从普通酒店转型为隔离酒店的那一刻开始,战斗就开始了。为了避免感染,每个看似简单的工作,都要在脑子里回顾一遍。

“刚刚开门取餐的客人有没有戴KN95口罩”“这是污染通道,那边是清洁通道”......

2年多来,他们穿脱防护服的动作越发熟练,处理突发状况的经验逐渐丰富。当一批批结束隔离的旅客回到家人的怀抱,他们仍然坚守在防疫一线。

O2

外贸第一城的防控难度

当你在超市随手拿起一盒进口车厘子,也许想象不到,它出现在货架上之前,经历了多么复杂的旅程。

年,深圳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54万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外贸第一城”。每天有超过个货柜的进口水果、-货柜的进口肉制品进入深圳。

这些种类多样的国际快件,存在巨大的“物传人”风险。

所以早在年8月18日,深圳就在龙岗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冷冻食品集中监管仓,去年12月1日,又在盐田建立了第二个。

图源

深圳市场监管

漂洋过海来到深圳的冷冻食品,会在仓内经历重重关卡,直到获得“四证一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集中监管仓出库证明、新冠病毒核酸阴性检测报告、消毒证明、随附追溯码,才能流向市场。

集中监管仓内的工作人员,就是挡在我们面前的排雷小能手。

通过对食品本身、外包装、内包装进行核酸检测,他们已经成功拦截阳性冻品吨,守护着深圳人的“菜篮子”。

图源

晶报《他们》

这惊人的数据背后,是日复一日地辛勤付出:1天搬运60吨进口冻品、1年做了场防疫培训、2年采集69万份核酸样本......

此前一项来自日本团队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比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在塑料和皮肤表面存活的时间更长——它可以在塑料表面存活.5小时,相当于8天。

所以,工作人员要裹得像大白一样严实:穿上防护服,带上颗粒物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一次性条形帽、护目镜或面屏。套上这样一套装备不断地搬货、卸货,难受程度可想而知。

疫情后,有网友自嘲天天吃棉签,喉咙都要捅出茧子。但这里的工作人员,一直保持着3天2检的频率,在上班期间集中居住、固定岗位、封闭管理,保持仓内24小时不间断作业。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聚光灯外的他们,同样伟大!

O3

春节寒潮不断,深圳下雪

或许谁也没想到,深圳竟然也有辟谣“下雪”的一天。

湿冷魔法攻击下,体感2℃,让被窝之外都成了远方。

深圳人没能实现“一户一墩”的冰墩墩自由,倒是成了“冰蹲蹲”迎来了“一天一捅”。

把日历翻回到1月31日,同样的冷冷雨,但更为特殊,那是阖家团圆的除夕夜。突然刷到新增病例的消息,普通人还能开开玩笑:眼前无趣的春晚小品都变得有趣起来。

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一线人员,只能选择在寒风冷雨中继续战斗。从疫情出现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春节假期就宣告结束了。

一位协助测核酸的志愿者在社交媒体留下了这样的记录和感慨:医护人员真心辛苦,吃不好,穿不暖,冰凉的酒精擦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图源

深圳发布

穿上防护服,他们是无所不能的“大白”。其实口罩背后,只是一张张普通的脸庞。

他们,是“永远忙碌”的家长

晶晶小宝

宝爸一早就被叫去忙了,现在10点多还没回来。

文佳

刷到一个宝安护士的朋友圈:准备明天早上高铁回老家,今晚行李跟给小孩的红包都准备好了,医院临时下达备勤通知,不能回老家了,看着好心酸好无奈!

艳芳

我表姐是宝安的医护人员,昨晚上娃都没人带,紧急集合,整夜核酸采样,真的是不容易。

是“不称职”的爱人

Olivia

“男朋友是社区工作人员,1月7那会儿疫情有1星期没回家,天天睡在工作站。疫情清0后以为可以休息一下过个年,现在疫情又来了,于是又被召去工作。基层工作人员真的很辛苦,也正是因为他们,才有对疫情迅速的反应。”

YANG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家属,年春节疫情暴发以来,我承担照顾家庭更多的责任,在家很难享受家庭和睦美满的气氛,以往每年春节家属都要轮班,年春节打破常规请了十天假回家过年,年初三就因疫情原因和家属回到深圳抗疫,直到现在她也未回过老家看望过年迈的父母,近期疫情反复更是辛苦,除了正常导夜班也经常抽调打疫苗、做核酸等工作,今天又抽调去石岩了,很难照顾家庭,真心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国家抗击疫情,早日恢复正常。

是“不能回家”的孩子

wing

年二十九、年初一值防疫班,才回到家陪父母吃顿饭,因为疫情影响,昨天接到通知全部取消休假又急忙返回原地待命,妈妈哭了,爸爸沉默了。曾经我的工作令他们骄傲,现在我的工作却成了老人家心里的伤,何时才能好好休假陪陪家人?妈妈年前跌伤了腰椎,爸爸昨天累得腿抽筋了,我却不能照顾他们一天,感觉自己就是最不孝的孩子。

Cheyenne

我家护士姐姐本来可以回来过年,因为疫情又不能回家了,只医院上班。希望医护人员有个相亲专场,解决婚姻大事。

是会冷、会累、会委屈的普通人

x.t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连上十天班到大年初一,本买好了年初二回老家的机票准备回去结婚,结果一例阳性阻断了回家的路,三年没回家了,父母盼着,亲戚们盼着,朋友们盼着,盼着盼着最后又是回不去的一年。年初一开始一轮核酸检测,怀孕早期坚守岗位,核酸做到晚上十点真的身体快受不了,随时待命,愿疫情不再蔓延。

社区网格

我是一名深圳网格员,也是社区“三位一体”小组成员,请广大市民朋友接到有关疫情防控电话希望多多理解支持,不要谩骂,像大家支持深小卫一样,支持基层工作,齐心协力,战胜疫情。

秋雅悠悠

身为一名医护人员,吃过年夜饭就收到通知去马蹄山采核酸,连夜赶往封控区,天气冷,风又大,还下雨,这个年真的太难了。不过幸好是吃完了年夜饭,也算是过了个年。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大家都辛苦了。

陈vv

宝安区安排了公办学校的老师给石岩街道的居民打电话做外溢流调询问,支援石岩,一天打了多个电话,一条一条问,嗓子都打冒烟了,老师们都是拿自己私人电话打的,石岩街道的居民们,求求了接电话吧,真不是诈骗。

……

//

一条在大年初一凌晨发出的朋友圈,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今天做核酸的时候,小姐姐跟我们每个人都说了新年快乐。”

显然,此情此景,这位小姐姐以及所有奋战一线的工作人员谈不上快乐,但他们在竭尽所能,让我们快乐,或者说,尽快恢复快乐。

让人欣慰的是,所有深圳人都懂得“心疼”,都在为抗疫做着力所能及之事。

今天一早,#深圳人为守住绿码有多拼#的话题上了热搜。“保住绿码,保住份工”的调侃背后,是深圳人抗疫的乐观和从容,是降温降雨瑟瑟发抖依然有序排队核酸的自觉。

大概这就是“相信”的力量吧。就算这场“大考”很难,但我们充满信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