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圳新闻界老领导学党史,看变化发出惊 [复制链接]

1#

明媚的春光里

光明秀美的山川和火热的建设现场

迎来了深圳新闻界20多位离退休老领导

3月25日和26日

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

组织深圳新闻界老同志

赴光明区开展“学党史,看变化”参观考察活动

被科学和生态赋能的崭新光明

绿意逶迤,花木竞放,爽心悦目

让老同志们大饱眼福

在参观考察现场连连发出惊叹:

“光明区发展前景无限光明!”

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理事长、原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兼深圳特区报总编辑王田良介绍,此次参观考察光明区的新闻界老同志,都是深圳各主要新闻单位不同时期的管理者和创办人,同时也是深圳特区发展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记录者。

光明区主要领导对深圳新闻界老同志考察光明非常重视,精心安排了参观路线。考察期间,区长蔡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大岭与老同志们座谈交流,共话光明建设发展。

老同志们步履匆匆,行走光明,先后走访了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左岸科学公园展厅、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项目(光明段)、深圳湾实验室、虹桥公园、大顶岭绿道、光明区公共服务平台、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光明小镇欢乐田园等。足迹所及,标志性的文化设施、生态建设示范项目、创新型的省级实验室、网红打卡公园、大学园区、生态农业示范项目等,光明的山水林田湖等富集的生态资源以及全新的科技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摇篮,尽在其中。

深圳新闻界老领导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参观。

深圳新闻界老领导在水清岸绿的茅洲河光明段参观。

深圳新闻界老领导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参观,听取校方介绍学校发展规划。

深圳新闻界老领导参观深圳湾实验室。

参观光明小镇,老同志们流连忘返。

老同志们首站到访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深圳北部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综合文化艺术场馆,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总投资约18亿元,集文化、演艺、展览、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光明科学城的重要公共配套设施和文化地标。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老同志们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一同走进音乐厅、大剧场、美术馆参观。

看到高品位的音乐厅和大剧场,老同志们情不自禁地坐在座椅上感受一番,畅想听音乐会、看剧场演出的场景。“真美啊!”他们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行程中发现的美。正在美术馆举行的《忆昔抚今——共话当年事》怀旧展,展出了二八大杠自行车、收音机等老物件,让老同志们倍感亲切,一件一件驻足观看。

老同志们还走进左岸科技公园展厅,了解光明科学城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使命担当、谋篇布局和成果成效。随着综合粒子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等大科学装置落地建设,光明区正在加快打造引领源头创新的策源地,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

与展厅相邻的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项目(光明段),是光明区治水、治产、治城相结合的典范。漫步碧道,只见河水潺潺、水草丰茂、鱼虾游弋、禽鸟欢飞。三月的春风拂面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老同志们一边参观,一边感慨光明巨变,为光明区大建设大发展点赞。

深圳广电集团原总编辑苏会军说:“光明再也不是我们印象中的老样子了,科学和生态让光明焕然一新。”

深圳广电集团原总裁陈君聪也不无感慨:“光明发展太快了,城市品质也上来了。”

考察结束时,原深圳商报总编辑高兴烈说:“光明区沿着‘光明大道’取得的发展成果是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缩影,是改革开放40年巨变的生动例证,很好地为老同志们上了一堂改革开放史生动一课。”

深圳报业集团老社长、原深圳市记协主席吴松营则表示:“光明从深圳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在生态城市建设、人才引进、民生福祉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必须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在协调发展中抓好文明建设,打造成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典范。”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摄影

宝安日报管强市记协李广东

晶报编辑

邹振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