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记者李婷菊
“我叫廉心嘉,今年13岁了,我来自广东廉江,现在生活在美国,我好想见到亲生父母和国内的亲人……”
近日,一段寻亲视频在网络广为流传。寻亲视频中的孩子都来自广东粤西的湛江、廉江、遂溪、化州,被外国人收养。孩子们手持被领养时的照片,表达对亲生父母和亲人的挂念,希望通过视频告诉中国亲人他们现在生活得幸福快乐,他们想念并尊重亲生父母和兄弟姐妹,希望找到他们。
寻亲微博截屏。
录制这段视频的是收养家庭自发形成的一个寻亲组织,至少涉及16个家庭。他们希望通过深圳志愿者的帮助,实现孩子们的心愿。
从深圳出发:
寻亲中途的汕尾旅行记
廉心嘉是美国人克里斯汀的养女。年,克里斯汀和丈夫在廉江市社会福利院收养了仅1岁的廉心嘉。
心嘉被收养时的照片。
现在的心嘉。
克里斯汀的表亲也收养了一名中国小孩,两个孩子一起在美国过着快乐的童年。直到有一天,心嘉学会讲话,开始关心“她从哪里来”,对自己的亲生家庭表现出了好奇,尤其想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兄弟姐妹。于是克里斯汀和丈夫开始努力地学习、见识和感受中国文化,目的就是帮助心嘉理解:她从哪里来。
心嘉的收养证明。
年秋,克里斯汀教授带着心嘉来深圳访学。深圳大学的学生小周(化名)和克里斯汀成了朋友。
克里斯汀去过很多中国朋友家,但深入一个中国大家庭的经历还是头一回。借年秋的一个假期,克里斯汀和心嘉初次踏入了汕尾小周妈妈家。克里斯汀因不知该怎么称呼她妈妈,十分局促。这时,心嘉热情地用它刚学会的汉语跟老人家介绍说:“这是我的妈妈。”克里斯汀如释重负:“Thankyou!”她感谢女儿。
心嘉母女与小周大家族成员的合影(左一为克里斯汀,右三为心嘉)。
那段经历令母女俩感触很深。小周大家族成员间的关爱,及她和表弟嬉闹的快乐让克里斯汀觉得十分感动和有意义。尤其是在小周母亲与外婆家,和不同分支的家族成员聚餐的经历。克里斯汀说:“心嘉很渴望成为大家族的一员,可以一起说笑话,讲故事,吃大餐。有了这次体验中国家庭生活滋味的机会,她寻找亲生家庭的渴望更强烈了。”
今年,克里斯汀一家加入了美国一个寻亲组织,决定来广东寻找心嘉的亲生父母和国内的亲人。而如何帮助寻亲计划落地呢?克里斯汀就找到了小周。
深圳志愿者相助:
多方努力传播寻亲信息
在克里斯汀看来,小周不光会英语,还有跨文化交流的经验,她可信、有耐心、有毅力,是合适的志愿者人选。
小周充分考量了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在和美国的项目发起人多次沟通后,她加入了计划。
小周需要将寻亲组织从美国发出的消息,以接地气的方式发布到国内网络上。此后,在美国的16个领养家庭录好了视频,并加上了粤语配音。小周将制作好的视频传到了网上,并号召深圳的同学帮忙转发扩散。
有同学建议小周,海报这种静态媒介会比视频这种动态媒介更易传播。于是,小周收集素材,将每位孩子的照片素材拼接处理,做成海报。
寻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