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力量大”。在资源可以满足人口增长的前提下,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人口学家翟振武曾反对放开二孩,他曾经预计,有一个孩子的育龄期妇女,60%-70%有生二孩意愿,放开二孩后,每年的出生人口将达到万。
没想到,二胎放开之后,我国新出生人口不升反降。
从年到年,我国出生人口三连降,年人口数量下降到了万人,生育率1.%。年呢?
这些天,不少地方年新出生人口数据已经出来,广东省年全年出生人口万人,同比下降24%,合肥新出生人口人,同比下降23%,宁波新出生人口人,同比下降24.9%,厦门、信阳作为人口大市,下降幅度更大,达到50%左右。
新出生人口连续下降,老龄人口数量却在上升,这是我国人口结构上一个严峻的问题。
根据IMF预测,到年时,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将超过1/3。
根据社科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我国养老金占全球养老金比重仅为2.8%,预计到年,我国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将上升到1.37亿。如果人口出生率下降持续下去,未来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将不够支付退休老人的退休金了。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带来的不仅仅是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还会带来劳动力缺口。以老龄化严重的日本为例,有不少大巴车司机、出租车司机是60岁以上老人。
人口形势严峻,有专家提出建议,放开三胎。
任泽平提出,建议放开三胎并鼓励生育,如果不采取措施,年我国新出生人口将下降到不到万人。
要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就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安徽规定,给符合计划生育的女职工增发两个月的生育津贴。湖北仙桃还宣布,生育第二胎的孩子可获得元的补贴。不少地方还给育龄期妇女产检费用减免、延长产假,但是从出生人口趋势看,这些措施似乎起不到多大效果,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现实中,90后、00后成为生育主力,养孩子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简单了。甚至有家长抱怨,自己养的不是孩子,是“碎钞机”,“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
根据深圳《晶报》的预计,在广东,以一个中等偏下的水平来养育孩子,仅怀孕生产期间就要花至少2万元。0~3岁,算上各种奶粉、尿布、婴儿的衣服、早教资料、启蒙玩具、医药费用等,保守估计也需要6~8万元。在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就要为孩子花费14~15万元,上大学、结婚之类的花费,就更难算清了。
除了这些几万元、十几万元的花销,是制约夫妻生育意愿的因素外,有专家指出,“高房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专家:因为“高房价”,人们“不敢生”
有专家直言,高房价是影响生育决策的重要因素。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颖刚认为,住房不平等会导致生育不平等。
图源:《高房价和“婴儿荒”》
他在《高房价和“婴儿荒”》中认为,生育率下降到2%以下,主要是因为成本约束。到底是什么成本,制约了生育率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呢?
他认为,房价上涨会导致财富的不平等,因为高房价,人们“想生而不敢生”。高房价对人们的生育意愿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对租房者来说,房价越高生育意愿越低。对城市中有房产的人来说,房价越高生育意愿越高。
这种想法并不难理解。房价上涨会加剧有房者和无房者的财富差距,如果一个人能在10年前买下一线城市的房子,现在卖掉去小城市生活,大概率可以过得很安逸,财富的增长会让养娃压力不那么大了。
但是对那些租房住的人来说,想让小孩在城市上学,就需要考虑学区房,多生一个孩子,住房面积就要增加。孩子长大了,还要考虑婚房。以年全国平均房价元为例,如果两个孩子都是男孩,一套房子平方,两套婚房就要万元了。
《中国新闻周刊》预计,到年,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将超万。
对广大未婚的男青年来说,彩礼、高房价拉高了结婚的成本,伴随房价的上涨,宣称不买房、不结婚的群体越来越多,结了婚的夫妻,在房贷、车贷等债务压力之下,不敢轻易生孩子,因为确实压力很大。
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要想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稳住房价还是有必要的。
周颖刚教授提出,要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强住房保障来鼓励生二孩。
任泽平认为,要降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负担,不让人们“生得起、养不起”。
梁建章也认为,影响育龄夫妇生育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房价。他建议,可以对多子女的夫妻实行免地价的*策。
这些年我国提出“房住不炒”、“租购同权”、“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打击炒房行为,都有助于稳住房价,让老百姓住有所居。
随着各项鼓励措施的落地,如果人们的养娃压力减轻了,也许会有很多夫妻愿意再养一个孩子,你觉得呢?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