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于冬中国电影将进入良性发展 [复制链接]

1#

只剩一个多月,就将挥手告别。岁末节点,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亿大关,数字着实令人欣喜。日前,在第三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专题座谈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成员、副局长、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强调说:“电影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进行单纯货币计算的。”

无独有偶,作为参加座谈会的电影人代表之一,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上周在出席佛山功夫电影高峰研讨会时同样强调了电影的“品质性”。于冬坦言,中国电影人在年逐渐回归初心,也找回了信心。他更大胆预测,年将会是中国电影一个良性发展的开始。

《晶报》11月28日版面

年中国电影整体质量提升

晶报:对于年中国电影票房的滑坡,您曾将其称为“拐点”。如今已到年岁末,在您看来,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国电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于冬:去年是中国电影发展步入平稳期,也是整个电影产业调整期。在年的井喷式增长之后,大家都觉得电影的*金时代来了,一下子所有人都在考虑拍电影。但到了年,电影产业增速开始放缓,借助互联网的风口,其实并没有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反而因为一些跟风的低票价营销手段,让观众产生了‘电影本来就应该那么便宜’的认知,有些电影创作者为了挣快钱而忽略了电影品质,这都让观众对国产电影失望了。直到年下半年,《湄公河行动》获得了国庆档冠*,大家才重新认识到真正具有艺术魅力的电影,应该是靠强大的叙事和极具电影感的镜头语言拍出来的品质佳作。电影不光是获得12亿元票房,更是获得了90%以上的观众满意度,这也是去年的口碑最佳。同时,这部电影的成功,给了我们这群真正用工匠之心打造精品佳作的真正电影人以信心。所以说,最终电影还是要回归质量,回归创作本体。年增速放缓可以说给了整个行业一个缓冲,把投机者淘汰出去,所以到年我们真正看到了中国电影在质量上的迅猛提升,整体制作水准提高了。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接受采访

晶报:这样的状态会持续几年吧?

于冬:对,还有一个多月就到年底,我估计接下来还会有60亿的增长,这样年度票房有可能超越亿,整体实现了两位数比例的增长,可喜可贺。并且现在持续增长的势头将会持续到、年。因为中国电影已经开始往重质量、重创作、重本体这样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据我了解,明年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要超过今年。观众将会看到张艺谋、姜文、李少红等一大批优秀导演的作品,毕竟他们曾经的作品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大众喜爱的。同时,还有一大批新导演的创作:韩寒、宁浩会有新电影面世,*渤也自己当导演了。第五代导演和新导演他们共同组成的创作中坚力量,都会在年绽放光彩。这都令整个行业为之期待。

中国主流大片开始走市场道路,而且走得很好

晶报:近几年博纳在电影题材的选择上似乎也在坚持明确的方向?

于冬:过去的影视剧,都还是玄幻、喜剧这种类型取得高票房和高收视率的居多,但到了年,电视剧出现了《人民的名义》,电影出现了《战狼2》这样的爆款。这说明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题材受到了当代中国观众的热烈追捧,因为这些影视剧跟老百姓的情感有共鸣。这几年,博纳也在现实题材上下了功夫,继《湄公河行动》之后,最值得大家期待的便是《红海行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年3月中国海*舰艇编队赴也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任务的故事。这将是一部展现大国意志的世界级电影,中国海*“蛟龙突击队”跨境救援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和强*思想势必引发新一轮的潮流。可以看到,电影展现的不仅仅是中国当代*人的风采,更体现了我们的大国风范和强*梦。

晶报:现在说到“撤侨”,大家会一下想到《战狼2》,《红海行动》是相同的题材?

于冬:《战狼2》体现的是当代*人的责任感,是讲个人英雄。而《红海行动》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和大国风范,展现的是中国*队的现代战争意识、素养,更展示了一种信心。过去导演、制作人对这类题材其实是回避的,但博纳选择了创新,直面市场的挑战:把当代中国*人最动人与‘家国情怀、英雄梦想、现代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用匠心精神和现代电影的技术、手法呈现出来,做到电影的艺术性、高观赏性、社会影响性相统一。我觉得《红海行动》会成为中国主流大片的标杆之作。

晶报:无论是《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还是《战狼2》《建*大业》,的确与我们过去印象中的主流片不同。

于冬:过去的主流大片‘官方’意味浓,而《建*大业》这部电影完全靠市场,足显勇气。我相信《红海行动》会是又一个提升中国电影整体水平的代表作。我觉得这是好莱坞拍不过我们的地方,他们所谓的特效片、超级英雄电影,靠的是特技,虽然故事可以上天入地,但跟当代中国观众的情感是远离的。美国以前其实也有很多主流题材,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但好莱坞后来又转到了另外一个方向上,像漫威的超级英雄片,虽然这些英雄片现在也已经渐渐疲弱了。今年中国的主流电影尤其是《战狼2》的爆发,确实是让所有电影从业人员为之振奋。上半年还有人说所谓的资本离场,一部《战狼2》票房崛起,惊人的票房数字让所有的资本开始对中国电影充满敬畏。

晶报:现在说到《建*大业》,您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于冬:很多原因就不一一赘述了。过去对这种题材的拍摄,大家总是习惯性思维,认为就得是特型演员才能演,而《建*大业》敢于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则论断令人振奋。《建*大业》启用的年轻演员们,不计报酬、不计戏份地参与演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优秀的表演致敬先烈。这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青年一代的进取精神。电影一经公映便收获了大批年轻人的超高好评与认可,这是让年轻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很好的机会,重温革命路,了解历史,珍惜当下,十分有现实意义。我们要看到的是这一批年轻演员的付出,还有像刘伟强这样的职业导演忘我地投入,同样也要看到我们的创新式表达。到今天,我不认为《建*大业》失败,它走了完全市场化的路子,这部电影的影响意义还是很深远的。

要制作能在英语市场占主流的中国商业电影

晶报:博纳即将展开的国际合作影片《中途岛》好像也是主流大片的方向,而且这一次是博纳真正“主控”?

于冬:中国电影迟早要跟好莱坞的大导演大制作人合作,同时,好莱坞任何一个优秀的制作团队都不能忽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我觉得中国电影想得到世界范围的影响力,除了中文电影在本国市场的优势,还有一点,就是电影的辐射力。现在中国电影已经覆盖东南亚市场跟全球华人市场,但如何能够进入全球英语市场?我们还需要制作能够在英语市场占主流的商业电影。这不能仅仅靠影展、文化交流来实现,我们要做真正的商业发行。我们不应该满足于以往那种只输送一两个演员参与好莱坞大片,而是希望好莱坞大片在内容、题材上就跟中国有关系。由中方参与投资,它必然承载了中方对影片的意志渗透,然后用英语市场的制作人、导演创作,来讲述与中国有关的故事,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长久地持续下去的运作方式。

晶报:《中途岛》具体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于冬: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可以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事件本身也包括中国抗日战争的部分,中国为此也作出了巨大牺牲。同样还包括了轰炸东京之后,中国人保护迫降的美国飞行员。我觉得应该让今天的年轻观众多了解中途岛战役,这部电影将在年开拍,年内上映。这也是博纳参投的一部世界级大片,十分值得期待。

博纳一直是行业领航者资金上寻求专业合作

晶报:这次《中途岛》项目,听说博纳还与CAA合作了一项基金。

于冬:对,我们跟CAA共同了一个基金,目前还在启动阶段。基金主要用于投资英语电影。在资金组合上,我也希望能跟专业的公司一起做。

晶报:作为行业领航者,最后也对博纳影业作个年度总结吧。

于冬:博纳影业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着行业领先的地位。过去的8年多(纳斯达克6年,回国2年多),博纳始终保持着行业前三甲,有意思的是,前两名每年都有变化,而只有博纳8年一直都在前三甲。这个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博纳每年都会有好作品,以及持续经营和能力。8年前博纳只有6家电影院,现在已有50家,遍布全国,并且每一家都实现了两年内盈利;8年累计拍摄超过了部电影,如果从年博纳创立算起,已拍摄了多部影片,累计票房多亿。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今年到目前为止博纳出品发行的电影已经超过了32亿票房,所以今年肯定还是行业前三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