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晶报·深港书评
如果说在“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的当下,还有什么能带来坚定的力量,那答案之一肯定是拥有广阔视野和深刻人文关怀的好书。今日好书的存在,比过去任何时刻都更显得必要,我们希望以阅读接近无限,期盼着语言的轻盈,也渴望着文字的力量。一本好书,一定能冠以“我们的时代”之名,以从容、厚重、具有召唤力的思想打动读者。
面对纷至沓来的年度书单,《晶报·深港书评》一直希望能拿出一份不一样的书单,一份足够“深圳”,足够年轻新锐的“年度十大好书”书单,它不仅要具备先锋性和独特性,还需要有真正能回应现实的能力,甚至能成为这一年的历史注脚。因此,我们必须再次重申《晶报·深港书评》年度十大好书的评选标准:
虚构类书籍以小说和诗歌为主要评选对象,我们看重贴近现实的、具有文学性的独一无二的表达。它们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感受力,让我们看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深刻的人生问题。
非虚构书籍则坚持自定的“五重”标准:重故事讲述结构、重深度调查功夫、重细节再现能力、重文献数据元素、重真相呈现品质。还要求所写题材不能单调,所记录的故事要对现实有真切影响。它成就了小说以外的真实,保留了小说故事的曲折与动人。
在此标准之下,《晶报·深港书评》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出的每本好书都希望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不仅是过去一年中不容错过的好书,还能延伸成一个庞大的书的队伍,引领读者往时代更深更广处望去。
以下为《晶报·深港书评》年度十大好书全名单。
虚构类·点评
我们的故事
晶报记者伍岭
牛年即将过去,故事仍在继续……
平凡如我们,必然是小说里的人。是人到中年仍然纠葛于亲情的人,是渴望爱又缺乏勇气的人,是害怕疾病却任由精神涣散的人,是努力生活的人,是孤独的人,是流调中艰难奔波的人,是渴望家的人。
正如《有生》里所写:“我接生过上万个孩子,没有一个是笑着出来的,恰恰是哭声证明了生命的诞生。”哭,无疑是一种深度,与现实的悲欢一样,形成了深刻的矛盾,而这些就是我们的日常,是好的小说赋予我们体验日常的一种感受。张定浩在《无形之物》里说:“泪水和笑声的重力加速度,是相同的,它们应当同时抵达我们,或你们。那些致力于不愉快的二流小说并没有撒谎,只不过它们掩盖或无视了另一部分真实,为了效果。”
而诞生于此的十大好书,必然是直面现实的,它们是一流的。作家们毫无回避的描述现实对人拉扯的重力,内心的无助与空泛、那些无法表达的情感,他们都准确地流于笔端。这当然是我们的评选标准,也是我们对艺术升华的致敬。
琐碎、阴郁、荒诞、黑色、沉溺于个人内心世界,是台湾文学较有辨识度的风格。尽管*丽群的《海边的房间》延续了这样的风格,但她语言中的细致绵密还是能紧紧抓住读者。她对希望与落寞、尘欲与寂寥、拯救与覆灭的理解超越于平凡故事之上。故事都是平凡的,但困境是什么,只有跟随作者去揭开这平凡的本质。
香港作家董启章的《命子》也在讨论平凡中的困境。董启章看到了身为父亲的困境以及对父子角色循环的无奈,寻求亲子关系中理解与平衡的东西。而这些往往又是亲子间所忽视甚至冷漠的一部分。作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在前半部的“果”(纪实)与后半部的“花”(虚构)中做了一次对照实验。作品是悲伤的,只是后半部的“花开”,体现了作者对于亲子情感的不断探索。
青年作家郭爽的《月球》又是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这本书不似台湾文学那般阴郁,也不像香港文学中的温厚,《月球》显得更冷静与克制,有时候你会感到共鸣,而有时却感到了缺失,这大概是郭爽文字中“重建美”的过程。就像平凡日子也要不断重建美一样,它有些虚无,却体现了理想与爱的存在。
葛亮的《瓦猫》是“匠人系列合集”,江南篇的《书匠》、岭南篇的《飞发》、西南篇的《瓦猫》形成了个人的“记忆”,以匠人之“技艺”比喻“记忆”也是葛亮文学的特色。林培源在评论中说:“《瓦猫》三篇书写记忆/技艺的传承时并没有泾渭分明地对“经验记忆”与“文化记忆”做生硬切割,而是呈现个人身处历史漩涡中如何自处与抉择。”
生活平淡、困顿无聊,便也有*丽群说的“饱含着不为人知的神秘的随机性”,写作者终其一生的工作,无非就是对此提出永恒的追问。
好的文学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