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笔耕不辍传递正能量人微言不轻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喻光后整理自己的剪报册。

日前,在巴南区鱼洞巴县大道96号一个普通小区的居民屋里,一位耄耋老人正趴在书籍和剪报堆中,为他将要出版的3本新书整理素材。

“这三本新书收录的是我在《重庆日报》、《重庆农村报》等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它们虽不及时下‘网络文体’猎奇与煽情,但从征粮、打土匪,到普法教育,再到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写作时间跨度30多年,真实侧记了重庆砥砺奋进的历程和所取得的瞩目成绩。”老人对记者说。

老人叫喻光后,年生于重庆杨家坪,自幼丧失父母,生活艰苦。年,重庆解放,他考入巴县干部训练班,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后因表现突出,调入共青团巴县县委工作。年,他又调至巴县人民检察院,担任检察官。

从检察官到通信员,他笔耕不辍,数十年如一日,把家乡味道撒向世界,传递重庆正能量。

检察官握起“笔杆子”

“我担任通讯员写文章,是在担任检察官的第二年。”喻老回忆,当时,我国法律还不是很健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办案中,他时常遇到老百姓因不懂法而种下祸根。因此,提高老百姓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在他看来,是一名检察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于是,他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拿起笔开始撰写普法文章,再以通讯员身份投递到报社,以案讲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如今,时间已过去30多年,在喻光后泛*的剪报集中,记者看见他仍收录着当年的文章,如《怒时当知身后事退后一步自然宽》、《明断人间事处处见清官》等文章,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喻光后称,这些稿子看似只有短短百余字,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字,但谋篇布局、文字推敲、语言表达……每一篇无不凝结着他的辛勤汗水。

作为一位从峥嵘岁月走过来的人,他除了严格恪守新闻的客观、真实等特点,每篇文章都会送到所在单位审查盖章,但又要保证新闻的时效性,他常常熬夜写作至深夜。

“当时,石板坡长江大桥还未修建。为不影响本质工作,我每次送稿凌晨4点多就起床,从鱼洞坐车到海棠溪,再从海棠溪乘摆渡船到储奇门,后步行至重庆日报老报社,交完稿子再原路返回。这样一去一回,需耗时4个多小时。”喻老回忆。人虽然很辛苦,但看见自己文章变成铅字,传递到千家万户,他觉得再多付出都值得。

重庆日报一位资深媒体人证实,喻光后老师是他最佩服的作者之一,当时他在《重庆农村报》当编辑,经常是一到办公室,桌子上就有厚厚一叠喻光后送来的稿子。而喻光后作为一名干部,他有许多工作事务要处理,却把自己业余时间完全投入到新闻采访和“爬格子”中。

向世界传递重庆正能量

年,喻光后调入司法局,从事律师工作,直至退休。他依旧笔耕不辍,只是在选题作了转向。

“退休后,很难再接触到鲜活案例,继续进行以案讲法、案例分析,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喻光后称。为此,他对自己的新闻题材进行了调整,开始将目光聚焦到重庆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经济社会发展等,并将自己的文章投递到港澳台、加拿大等地媒体,向世界传递重庆正能量,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晶报》、台湾《古今艺文》、澳洲《侨报》、加拿大《加京华报》、澳洲《汉声杂志》等媒体发文多篇,内容涉及巴南温泉、重庆交通蝶变、老年人生活等。

不仅如此,他还在家设立“家庭新闻奖”,鼓励儿女写新闻稿。子女凡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他都有现金奖励,获好新闻奖还有额外奖金。在他带动下,他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走上了职业新闻人道路。

喻光后壮心不已,笔耕不辍,先后获司法部司法行*银星荣誉章、巴南区对台对外宣传30年突出贡献奖,以及被10余家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