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些留守海外疫区的深圳学子,与当地居民共 [复制链接]

1#

“所有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全部停课。”晚上八点零六分,海外留学生马立一打开电视,就听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用法语郑重地说出这句话。

这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于当地时间3月12日晚发表的全国电视演讲,而3月16日,马克龙正式宣布法国处于抗击疫情的“战时状态”。按照马克龙的讲话,全法实施类似“禁足令”的措施,管控程度空前升级,当地居民被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出行。全法进入“抗疫”模式。

这是正在法国留学的马立期盼已久的举措,他不禁将“干得好”脱口而出。在“禁足令”颁布之前,马立已经刻意减少外出时间,并买足两周速冻食品。截至目前,马立已经三周没有出门了。

被困在海外、开始居家隔离生活的的留学生不只有马立。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介绍,据教育部门统计,中国海外留学人员总人数万,目前尚在国外的大约有万人。这些留学人员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美国有41万人,加拿大23万人,英国约22万人,德国、法国约11万人,澳大利亚、新西兰约28万人,日韩约18万人。

法国巴黎:同在一个屋檐下,互帮互助是应该的

在法国原子能与可再生能源委员会攻读博士学位的马立,于年从深圳来到法国巴黎。今年是他留法的第三年,也是他毕业的最后一年。假如论文进展顺利,他将于今年10月毕业,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在法国的迅速蔓延,打乱了他的计划。

由于已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认识,从2月中旬起,当法国确诊病例仍旧处于数百例低水平时,马立便选择搭乘实验室班车而不是公共交通回家。那时,班车上只有10个人左右,但到了3月上旬,这趟30座的班车被塞得满满当当。

被改变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法国人喜欢贴面握手,但是到后来,大家都保持有距离的社交。”马立清楚地记得,在2月底的实验室月会讨论上,当主管提出取消贴面礼、握手时,仍有法国人表示不理解,但当确诊数字不断攀升时,周围同事都开始自觉地保持一米社交距离。

在“禁足令”发布以后,前一天还人满为患的塞纳河畔和林荫道旁的咖吧,在第二天就开始客流锐减,不少人也取消了四月假期的出行。这些改变,在马立看来是好事。他认为,比起*府颁布举措,更为有效的是当地居民对新冠肺炎不断提高的认识和警惕。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初期,马立及其中山大学校友在法国大街小巷,为国内抗击疫情一线购买医疗防护物资,大部分物资已经运输回国内。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全球蔓延的疫情,马立在女朋友的催促下准备了一百来个口罩。当他发现70岁的房东没有口罩时,他大方地将10个口罩送给了房东。

“我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没有谁可以幸免于难,互帮互助是应该的。”马立解释道,即便他分出去10个口罩,他仍旧留有足够应付数个月必要出行的口罩,但对于房东而言,有10个口罩却能产生更大作用。“他们比我更需要这10个口罩。”马立说。

4月4日,马立收到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寄来的健康包,里面有若干口罩、莲花清瘟胶囊、消*湿巾和防疫手册。马立表示十分感动,“除了中国,没有哪个国家做得到。”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给当地留学生派发的健康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问及疫情过后最想做的事情,马立毫不犹豫地说:“好想出去坐一下轻轨,好想出去走一走。”视频的另一端,马立的房间被下午三点的阳光照得通透,窗外是4月的巴黎。躲藏在榆树、梧桐树和白杨间的粉色樱花在阳光下闪耀;高远的天空上散落着卷云;院子里,修剪平整的灌木丛的一旁,是秋千、鸡舍和桌椅沙发。

这是一个难得的不下雨的春天。

“今年巴黎的春天,天气特别好。”平日里,马立会在楼下的MassyVerrière站搭上去往实验室中心的轻轨;或者在周末坐上一个半小时轻轨穿梭至巴黎的另一侧,与女朋友相见。但这一切,都只能等待疫情过去。

英国伦敦:疫情过去,想回深圳,拥抱家人

鸡蛋、蔬菜、纸巾……陈佳将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一一摆放在门口,敲敲门后,听见房内的响动,就立刻跑开了。房间的主人是一位八十岁的老爷爷和一位腿脚不方便的老奶奶,他们是陈佳从深圳到英国留学后,相处了三年的邻居。

几天后,老爷爷从其他中国邻居口中打听到陈佳的联系方式,给陈佳发送了一封长信,字里行间洋溢着感谢和感动。

“老爷爷老奶奶在我当初来到英国的时候,也非常照顾我。现在疫情这么严重,他们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快速接受信息、去抢购食物,所以就很想帮助他们。”陈佳说。

年,陈佳从深圳来到英国伦敦,在伦敦艺术大学开始本科学习。刚到英国的陈佳,口语并不流利,在伦敦也没有很多朋友。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陈佳结识了热情的邻居。

“当时老爷爷就抓住那个男人死活不让他走,以为他偷东西。”被抓住的男人是陈佳通过房屋中介叫来家里抄水电表的工作人员。由于要上课,所以陈佳许可工作人员独自进入,然而这一幕恰好被老爷爷撞见,幸亏陈佳及时赶到,才解除了误会。“老爷爷那么大年纪了,还敢为我挺身而出。”回忆起三年前的这一幕,陈佳依旧觉得暖心。

住在该社区的三年时间里,老爷爷经常询问陈佳“你需要帮忙吗”,并将周围的中国邻居介绍给陈佳。所以,当新冠肺炎疫情在伦敦日益严重时,陈佳惦念着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爷爷老奶奶。“过几天,我想再去看看他们,再给他们送点物资。”陈佳说。

此外,陈佳还通过中国留学生在伦敦当地的公益组织,向英国一线医护人员捐款。提及此事,陈佳连连摆手说,“我做的不算什么,是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华人这个群体的力量大。”据记者了解,几位在伦敦当地学习和工作的华人建立起FF公益组织,从1月至3月,他们为国内抗击疫情一线送去价值6万英镑的医疗物资;4月2日,他们发起“专项援助英国一线医护的众筹募捐”,致力为英国NHS医院(NationalHealthService,即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捐赠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稀缺的医疗物资,来帮助英国抗击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

“现在不打算回国,回去也是给国内增添负担。”目前,陈佳已居家隔离一个月,埋头于毕业设计项目。原本6月份举行的毕业作品展览也因疫情而推迟。对此,陈佳表示,平常心就是最好的心态。

“疫情都会过去的,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陈佳表示,等疫情结束后,她最想回到深圳,好好地拥抱家人,和他们道一声平安。

美国加州:80%的留学生都留在了这里

“忍不住了,出来溜溜了。”3月30日,李炜将这句话和三张加州海滩的照片上传至朋友圈。照片中,几棵棕榈树站在暮色之中,晚霞斑斓。在居家隔离半个月后,李炜开车来到海边透气,但她只敢在车内远远地观望远处的潮涨潮落。

李炜于3月30日当晚所拍摄的加州海边(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加州的海滩早已关闭了。当地时间3月19日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宣布封锁全州,加州成为美国疫情暴发后第一个实行全面强制性封锁的州。“封城令”自当地时间19日午夜开始生效。

在半个月以前,她将宿舍里的冰箱塞满——4包饺子、10只糯米鸡、1包小笼包,除此之外,她和室友从超市里拖回来50斤大米和20包方便面。“其实,超市里是有食物卖的,但是,还是买足一个月的量比较好。”这是李炜自16岁起从深圳到美国留学五年后,在海外将自己照顾好的方式。

“我们80%的中国同学其实都选择留在美国。”李炜表示,自3月17日起,他们就收到了来自学校停课的消息,由面对面授课改为网络授课。但是,李炜周围的大部分留学生由于课业繁重,并且考虑到回家后可能给家人和国内医疗带来的麻烦,都放弃了买机票的念头。

“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周每个科目一个大作业,每天一个小测试,这周就有10个作业要交。何况回家之后,也会给国内添麻烦。”李炜表示,宅在宿舍里的生活“紧张而无聊”,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之后做饭吃饭,再学习,最后写作业。

除了学习,每天早晚李炜都会和父母报平安,电话一打就是1个小时。“父母怕我一个人在国外闷坏了,也很担心我的情况,所以,每次打电话就是把家里的大小事都告诉我,和我聊天。”李炜表示,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蔓延以来,每天她都会收到来自国内亲戚朋友的问候,问她是否需要物资。这让她觉得,她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件事情。

等待疫情过去以后,李炜表示,她只想好好地逛逛街,在外面走走。“这次疫情之后,让我怀念以前的生活。以前看似平常的生活,都是很幸福的生活。”李炜说。

(文中马立、陈佳、李炜均为化名。)

来源

晶报AP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