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物新闻英才成江从防护服迷彩服到潜 [复制链接]

1#
北京痤疮医院哪最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他曾穿上防护服,三签“生死状”,进入隔离病房拍摄记录一线医务人员抗疫故事的纪录片《火线》;他曾一身迷彩服,在汶川地震纪念日时,多次探访曾经记录感人救援现场的故地,展示灾后重建的新面貌;他也曾换上潜水服,因为热爱深潜运动,更为学习水下拍摄技巧。在第五届深圳新闻英才奖颁奖报告会的现场,主持人用三张照片上的三种“行头”,为观众介绍了他——晶报视频视觉中心视频主编成江。

从业17年以来,成江先后参与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等重大事件的采访报道。近年来,在晶报确立“移动优先”“视频优先”战略下,他及时转型,不断地自我学习与实践,提升全媒体素养,参与拍摄了大量纪录片、商业视频等,在融合转型之路上笃定前行。

汶川大地震:

直面危险,独家记录感人救援现场

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如此重大的新闻事件现场,记者岂能缺席!按照晶报编委会的统一部署,在时任总编辑陈寅(现为深圳报业集团*组书记、社长)的指挥下,成江和同事一道于5月13日下午火速赶赴四川地震灾区进行采访。

在震区的10余天里,成江和同事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冒着余震随时发生的危险,先后在成都、都江堰、北川等地拍摄采访,始终坚守一线,发回大量现场报道。“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地震的危险。说实话,不怕是假的。”成江回忆说,明知有危险但不能退缩,因为他深知,摄影记者的使命是必须出现在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拍到最真实的照片。

成江记忆最深刻的是5月17日中午,距离中国地震局预测的北川堰塞湖溃堤时间还有6小时,整个县城及上游的所有救援人员、群众都在往外撤离。此时,北川社保局局长熊吉才在废墟被意外发现。不能放弃任何一条生命!一支救援队伍决定留下继续救援。成江听到这个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加入其中。

这支救援队伍一共13人,救援一点一点突进,希望就在眼前。下午3点,救援工作已经进行到攻坚阶段,救援人员开始用破岩器试图打穿熊吉才头顶的层层楼梯。而此刻,情况陡变,无线电里传来指挥部要求立刻撤离的命令,不远处已经有惊慌的民众在喊着:“快走快走,要发洪水了!”

怎么办?走,熊吉才谁来救;走,谁来拍摄、记录这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此时距离预测的溃堤时间只剩下3小时,生死抉择之际,成江和救援队一起选择坚守,继续救援。

晚上7点30分,熊吉才终于成功脱险。救援队如释重负,纷纷击掌相庆。作为记者,成江用镜头独家记录了这一救援过程,那些珍贵而感人的画面长久地“驻扎”在他的心间,一直提醒着他:牢记初心使命,在坚守中做好每一次采访拍摄,勇敢地再一次出发。

北京奥运:

坚守一夜,拍到天安门火炬传递画面

在成江的职业生涯中,参与北京奥运会的采访,是很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段记忆。因为奥运会采访锤炼了业务技能,磨砺了自己的新闻心性,进一步提升了他的新闻素养,更是一份职业生涯的荣光。

年8月7日,奥运会火炬在天安门广场传递,但安保异常严格,包括晶报在内的很多媒体都没有获得专场记者证。但是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成江不甘心放过!凌晨3点,怀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和同事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附近转悠,看能不能找到突破点。结果安保的森严程度几乎让人“绝望”,各路“无证记者”都被挡在外面束手无策。一段时间后,不少人只能无奈离去。

客观条件所限,打道回府,肯定也能“交差”,但一种职业的使命感,一种性格上的倔强,促使成江一直在现场坚守,寻找着一切机会。第二天上午9点,火炬到达天安门广场。一夜几乎未眠的成江立马精神起来,耳听八方、眼观六路,脑子高速运转,结合现场情况和日常采访积累的突破经验,成江终于成功找到了一个有利的拍摄位置。那天上午,他兴奋地利用长焦镜头,拍摄到了众多名人在天安门前传递火炬的图片。

“这一次拍摄虽然谈不上多么惊心动魄,但它对我却有非凡的意义,使我更加明白一个道理:把新闻报道做好,不是一句空话。要俯下身、沉下心,认认真真去做事,如此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记者这个称号。”成江说道。

新冠疫情:

三签“生死状”,呈现深圳最真实抗疫场景

年的年初,因为新冠疫情突然来袭令人猝不及防。在深圳,一群群平凡人的坚守筑起了防疫抗疫的“钢铁长城”。尤其是以医护人员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火线战士”挺身而出,他们面对危难时的坚守和担当,正是全社会战胜疫情的底气所在。

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深圳一线医务人员的抗疫故事,初步的构思和策划已经在晶报领导层的脑海中酝酿形成。很快,包括成江在内的晶报“火线团队”就组建起来,进入深圳抗疫的最前线——医院进行拍摄。

医院拍摄,成江和同事签了三次“生死状”(即“安全责任承诺书”,大意为本人自愿进入院方手术室和污染区拍摄,自行承担相关责任),终于在连续3医院后,进入手术室拍到了核心画面。

2月15日,成江第一次穿上全套防护服,和两名同事进入到高风险的感染手术室内,全程见证并记录了为新冠肺炎患者做心肺移植手术的现场。由于手术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数批次医护人员倒班轮换操作,而成江和同事的拍摄也采取接力赛的形式,3个人“全副武装”在手术室都待了5个小时以上。

辛苦没有白费,他们拍摄的纪录片《火线》口碑爆棚,在全网的点击量超过两亿次,创下了晶报原创视频播放量的最高纪录,成为一款现象级作品。《火线》先后斩获广东省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优秀作品一等奖、广东省“网络传播精品工程”二等奖、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战疫”主题“特别观察奖”等重量级奖项;而成江也荣获年深圳新闻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锋奖。

成江表示,选择做记者,就是选择了奔走和忙碌,选择了勇敢和责任,选择了为时代做记录。无论何时何地,初心不可丢弃,操守不可废置。记者,要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置身于媒体变革的新时代,我会继续冲锋在前,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增长新本领,在新闻战线上继续书写新的荣耀!”他如是说。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原标题:《成江:从防护服、迷彩服到潜水服,“新闻老兵”续写新荣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