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浙江24小时客户端-钱江晚报记者张瑾华
胡洪侠,江湖人称“大侠”,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出版有书话随笔集《老插图新看法》、《书情书色》、《书情书色二集》、《微书话》、《夜书房》、《书中日月长》、《非日记》等。年起,与杨照、马家辉联合出版《对照记
》系列及《三生三世》。编有《私人阅读史》、《董桥七十》等作品。任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晶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曾策划创办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品牌,至年连续十一届主持该活动。
姚峥华,《深圳晚报》文体中心执行主任,高级编辑,作品有《书人书事》、《书人小记》,《书人依旧》,《书人肆记》、《书人为伍》、《书犹如此》。
而且,他们是一对江湖传说中的文坛夫妇。
不妨来做一道算术题:胡洪侠+姚峥华,得有多少书呢?
据江湖传说,他们深圳的家中,有一间神奇的书房,不,是整个家,客厅卧室厨房全都是书房,书成了全家最得宠的主人。或者干脆说,他们家就是一个图书馆。
长假期间,这两位坐拥书城的人,终于走出了那个家庭图书馆,从深圳来到了杭州。10月6日下午,在晓风书屋丝博店,他们和两位杭州的朋友一起分享了胡洪侠的书《夜书房》,同时,太太姚峥华也带来了她的书话。
“你是否也渴望有一间自己的书房?你的眼睛只需像探照灯一样,扫过一个个书架、一排排书籍,说不清在哪一格的哪一本书的书脊上,过去的一段时光就被照亮了。”
让爱书成痴的这对夫妇告诉你,在深圳,什么是书生活吧。
就如与胡洪侠同龄的好友香港作家马家辉所说的,仅是“夜书房”三个字,已有故事。
夜书房主人的自白:我的书房属于黑夜
胡洪侠和姚峥华都是忙碌的媒体人。
因为都是书痴,在漫长的读书岁月中,两位书人也都写下了一些书话。关于书话,胡洪侠是这么说的——
“书话当然要写书人、书事,观书前、书后,探书里、书外,但须有书*、书神、书心、书趣才算数,不然就成了关于书的废话。书话是以书为主角的戏剧、以书为英雄的传奇、以书为恋人的爱情、以书为伴侣的友谊、以书为燃料的汽车、以书为日月的天空、以书为烛光的晚上、以书为目的地的旅程。书话把书还原为有生命的东西。书话,其实就是关于书的命运的话。书话未必要有用,但一定不能无趣。”
关于爱书、读书这件事,胡洪侠在他的书中,有一段这样的自白——
我的书房是属于黑夜的。它像一处只在黑夜里开放的禁地,里面正连载一篇随笔体的今天和明天情节互不连贯的故事。它还像一个舞台,很多时候都是上演夜场戏,戏中的角色和传奇五花八门,古今中外,无奇不有,而我就是这场戏的导演。有趣的是,书房里的戏不是起始于幕布拉开,而是开场于窗帘拉上。
叶灵凤就曾这样写过。他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
这一刻,我坐在我的书房里,禁不住抬头看了看我书房的窗户。我当然看不见窗户,因为窗帘早已拉上了。我于是想到对于读书人而言,书房的窗帘其实就是人生的一道闸门。拉开窗帘,你就必须往前走,走向别人,走进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规范,出门前弯腰系鞋带,正仿佛安顿好脚上的镣铐。回到书房,窗帘一拉上,你就自由了。
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自由,不过是随心所欲想些事情。这自由有点儿像许愿已久而总是无法读完的名著,到了晚上,才有心情掀开封面,翻到自己喜欢的章节,读上几页。当然也读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朦朦胧胧的断章,飘飘忽忽的碎片。
在书房里想过去是容易的,也是充满趣味的。你的眼睛只需像探照灯一样在一个个书架一排排书籍上扫过,说不清在哪一格的哪一本书的书脊上,你过去的一段时光就被照亮了。
我得理直气壮地承认,很多书我没好好读过。一定要读吗?你曾在某个时间喜欢它们,你把它们带回家,也就把你的一件旧情、一桩往事、一缕心绪夹在书页里带了回来。看它们一眼,你不就想起小城的春秋、校园的徘徊和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的炎热吗?流失的岁月正是你藏书的书签,找到书签,你就知道你的生命曾在什么地方停靠过。这就够了。
至于太太姚峥华呢,她从当年鼎盛的天涯读书板块,到如今担任主编多年的深圳晚报阅读周刊,因书而结识了李陀、李长声、欧阳江河、祝勇、冉云飞、绿茶等知名书人,一起谈天说地,遍访好书,便有了《书人依旧》等等“姚派”书话。对书,姚峥华是有缘,更是有情。
用马家辉的话来说“小姚”,就是——“不吹捧,姚小姐关于所有作者记述,是写人物的最佳范本,她洋洋洒洒的文字既有一种幽默俏皮,也带着对作者的尊重与庄重。引述的作者文本,是真的看了书做了功课的。她写梁鸿与阎连科的往来,同是河南老乡,前两年阎生了场病,在医院休养,却还是照样写稿。梁说:‘这样生病养病中,如果高效,还让不让人活了?’引句特有趣。”
她写书人,而书人自亦有其书写之人,就这样,书人书话滚滚而来。姚峥华的书人世界,是温暖的,又是有趣味的,正如她其人,温柔娇小,一派斯文中不失俏皮,又是极妥帖的女子。
说深圳道杭州,两位城市的文化气质
有位相交17年的衢州网友来到晓风书屋现场,自我介绍是化工行业,业余爱读书,在天涯网上认识了“大侠”,原来深圳的大侠,也是喝酒豪爽的性情中人。
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胡洪侠在深圳一住已经近30年,他也“北上”到过几次杭州,走南闯北,以文会友,说起深圳杭州两位城市,豪气的“大侠”自然有话要说。
姚峥华当年是从广东去的深圳,一扎入媒体多年,如今她是深圳十大好书的评委。这两个人,对深圳的书香氛围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现场有人感叹,好像杭州人喜欢在家里静静地读书,而深圳人读书走出了家里,形成了一个个文化人的读书圈子。
“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评选,我主持了11届,社会广泛参与,*府给钱,企业媒体办,可持续,一直往前走。我觉得企业家是深圳的英雄。深圳人也崇拜企业家。以企业家的精神,他们办文化也办得很好。”作为深圳读书月活动重要推手的胡洪侠,谈起深圳这些年的文化氛围,十分的感叹。
在大侠眼中,深圳人和杭州人互相认同度特别高,深圳杭州互联网都很发达。深圳拥有华为腾讯等著名企业,他有次来杭州,直到走的时候一眼也没看到西湖,但是他说一点关系没有啊,因为他看到阿里总部,看到了西溪创意园的其他的新东西,这也是杭州。他回忆说,“我一眼西湖没见,看到的是西溪那边,我发现现在来杭州,人们的目地的不一样了。”
杭州是文化之城。深圳一开始根本顾不上文化,年深圳读书月开始,又是第六个设计之都,但是外面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胡洪侠觉得这是对深圳的偏见。其实外面人深圳,尤其是对年代的深圳了解很少。
“深圳年就有首届深圳书市了,有金庸白先勇张爱玲的书,盗版的最早是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金庸的武侠已经在卖了。金庸先生为此有点不高兴,倒不是被盗版了,而是他最爱的是《射雕英雄传》,怎么最先盗版的却是《书剑恩仇录》呢?”这是胡洪侠眼中的文化生长的深圳。
如今,每年11月进行的深圳读书月成了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成为深圳城市的有机部分。深圳爱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多,深圳的书香,从南国吹向四面八方。“深圳的文化沙漠论可以终结了。”大侠充满豪气地,朗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