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热门诊的上夜7小时helliph [复制链接]

1#
外科学疖 http://www.jubub.com/jxjc/5579.html
____

8点不到又自然醒了。

昨天是第四次发热门诊班,上夜7小时。好像已经适应了N95口罩加护目镜的压迫,全程面部没有疼痛,代之多了一些面部麻木的感觉,只是憋气感觉依然明显。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上班时候异常兴奋,之前上下夜连班都可以不睡不吃,但换下装备后便像踢了一场球赛一般。

看得出来,现在来就诊的群众都伴随了焦虑,看病同时还要疏解病人和家属的担心,这也许是未来一定时候门诊会遇到的常态吧。

凌晨两点,龙岗大道空无一人,没有疫情的痕迹,但医院里面却是无声地与可怕的病*斗争着。夜晚梦到了当年轮转感染科的时候跟战友们战胜禽流感的时刻,那年也是春节,如此相似。

盼望来年春节可以好好陪陪家人。

作者/何圣清朗诵/陈海滨

____

写下上面这段内心独白的,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何圣清。2月4日在发热门诊值完班,何圣清仍旧思绪涌动。别人上班都是紧张而疲劳,何圣清却是“兴奋”的。如他所说,“这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谓的“兴奋”其实是他的一种“战斗”状态。他在时时提醒自己,绝不能松懈,绝不能掉以轻心。

当上完十几个小时的班后,“就像比了一场激烈的球赛一样,整个人都散了下来。”何圣清笑着对晶报APP记者说。早上八点醒来,这段小文发在了何圣清的朋友圈。质朴温润的语言,娓娓道来,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医院同事看到后,发给深圳市龙岗区朗诵协会会长陈海滨。隔天,陈海滨就为这段文字配了音。“我们希望能用声音来传递一线工作人员的心声,向大家传递更多的温暖与力量。”陈海滨对晶报APP记者说。“这段文字,不喊口号,不煽情,但却非常打动人心。我们还在努力挖掘更多的这样的素材,争取让更多的人听到。”何圣清能当上医生,还要“拜非典所赐”。年非典肆虐那年,何圣清正值高考。作为班长的他,带着同学们做消*、做隔离,非典在他心中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这个病*夺去了那么多人的生命,那时,我就下了决心要报考医学专业,做一名医生,救更多的人。”也是在那一年,何圣清入了*。如愿,何圣清进了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医生。17年后,他又和另一个“劲敌”——新型冠状病*狭路相逢。他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支援。“无论是作为一名*员,还是一名医生,我都责无旁贷!”他回家迅速将父母和孩子送回老家。从年前开始排班上门诊,每天,他都像打战一样。“把他们送走了,我在门诊就安心了。”父母也非常理解支持他的工作,每回电话,只是嘱咐,“好好吃饭,做好防护啊!”由于妻子也在为抗击疫情奋战,虽处同一屋檐,两人却很少见面。“保持距离好,我也怕传染给她”。何圣清看过的病人中,有后来被确诊的。“说不害怕是假的,只要是传染性疾病,都会害怕。但作为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在了解传染病的情况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害怕,而这种害怕也不是不敢上前线的害怕,是想着怎么尽量防止自己不被感染,不让家里人和更多人的被感染。”所以,每次出诊后,何圣清对衣物皮肤的消*清洗都非常仔细。他对来就诊的病人,更是耐心解答与叮咛,强调每一个防护的细节,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少外出……有不少病人只是上呼吸道感染,没有发烧也来发热门诊,其实就是心理恐慌。医院的相关指南对病人做诊断的同时,还耐心跟病人做心理辅导,让病人更加客观理性地认识病*病情。事实证明,很多来就诊的患者,只是普通感冒。年,何圣清还在惠州从医。那年也是春节,他“有幸”碰上了H7N9禽流感,这是当地的第一例。独白中,他回想了这段与禽流感作战的经历。那时,医院隔离半个月后,康复出院,没有传染给第二个人。这更坚定了他战胜疫情的信心。“盼望来年春节可以好好陪陪家人。”这份最朴素的愿望,相信不久就会实现。晶报记者李海若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