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优惠线“长高”10厘米的启迪
从12月1日起,深圳市儿童公交车的购票优惠标准进行调整,免费线、半价线分别由原来的1.1米和1.4米调整为1.2米和1.5米,“长高”了10厘米。尽管人们对按照年龄还是身高制定优惠购票标准有争议,但根据时代变化而对某些看似合理的“常规”进行调整,是值得赞赏的。乘车优惠标准线加高10厘米,看似一件小事,却对检讨很多规则是否与时俱进具有启发意义。早在2007年,中国卫生部就发布了中国人长高的报告。其中指出,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中国儿童的身高与1975年相比,平均增长了6厘米,体重平均增加了约3公斤。越南、日本、美国等地的统计也表明,人们的身高都随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增高。身体增高了,与此关联的规则也应相应改变,比如儿童乘车、乘机的优惠标准,参*等对身高有要求的其他标准等。在过去30年,不仅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也同样变得日新月异,很多过去形成的常规和成见,比如贫困的标准,贫穷大学生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等等,都需要仔细梳理和检视,进而加以改进和刷新。在过去,一贫如洗的家庭被当做贫困家庭,现在很多国家已把拥有电视机、电话但不具备其他消费能力作为贫困家庭看待,因为电视机和电话已成为和穿衣吃饭一样的基本生存条件;在过去,我们把一些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买电脑视为奢侈而加以批评,但现在谁还能说贫困大学生就不该购买电脑?时代变了,电脑已成为和过去的纸笔一样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多类似的“常规”,都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和更新。比如用气、用水、用电量,现在肯定比过去增加了,因为除了照明以外,又增加了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脑等,这些已成为当代城市生活的基本需求。那么在制定相关的*策,例如核定居民每月每户基本水电气用量,就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否则相关*策就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因为这与家庭的账单直接关联。尽管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不同,但对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变化不予以关注,那么有些“标准”很可能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