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随着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原本承诺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的苏联,撤走了所有的专家和资料。不仅如此他们还放话,没有苏联的帮助,中国“二十年也搞不成原子弹”。
为了反击苏联的嘲弄,年10月,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便郑重地发出声明:“不管中国有多穷,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
陈毅
就在这番振奋人心的言论出来后不久,担任《明报》编务的金庸,却出来发表了相反的意见,他写了一篇《要裤子不要核子》的文章,言辞尖锐的表示:“原子弹有什么用,不如多做几条裤子穿!”
这不免让人好奇,得知金庸公开点名批评自己,陈毅究竟是何反应?最后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陈毅豪情万丈发声明,金庸不合时宜提反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中国,正处在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当时庄稼结不出粮食,老百姓也常常吃不饱饭,只能望着干涸的土地唉声叹气。
而在国际社会上,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也十分严峻,不仅与苏联的关系逐渐出现裂缝,还被他们嘲笑无能,连美国都在一旁看中国的笑话。
他们认为这个贫穷的国家科学并不发达,就算是再用20年也造不出来原子弹,如果一定要勉强造出来一个的话,那中国人民可能连裤子都要没得穿,还不如搞个鸡蛋出来看看。
看到美苏这般嘲弄中国,时任国防部长的陈毅心中很是愤怒,他坚定了中国制造原子弹的立场,也想要向世界证明,中国有这个本事造出来原子弹。
因此在年10月接见日本代表团的时候,为了驳斥苏联和美国的嘲讽,他便发表了一番振奋人心的言论:“帝修拥有原子弹和核子弹了不起吗?他们这样欺负我们,还笑我们穷,但不管中国有多穷,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
这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核裤论”,一经发出后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很快,一则不太合时宜的反对声就出现了,而且还是来自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
金庸
他对于陈毅的这番言论并不是多么认同,没多久就在自己创办的《明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要裤子不要核子》的文章,隔空反对陈毅的说法。
金庸在文章中用词特别的尖锐,而且不带一点客气,他评价道:“中央的一位首长居然能说出‘即使中国人民全部无辜,也要自拥核子武器’的话,我们只希望这只是陈毅一时奋激之言,未必是中共的政策”。
金庸还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一个国家要是人民没有裤子穿,就算是勉强制造出了一两枚原子弹,这个国家也不会变得多么强大,政府也不会稳固。
金庸表示自己不知道国家造原子弹是要干什么,是去轰炸苏联还是美国?
他开始拿英国和苏联举例,表示就算是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要一遭到别国用飞弹震慑,也只能说怂就怂,中国就算再怎么追赶,也不及英国在攻打苏伊士河时的成就,所以与其要原子弹,还不如“给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
金庸
要裤子不要核子,金庸遭到多家报纸“围攻”
其实这已经不是金庸第一次评论大陆的政治了,之前他就多次在《明报》上报道过一些敏感事件,因为走“言论独立”路线,言辞犀利更受欢迎,所以此后报纸的发行量就一直很好。
这次金庸以为自己这篇文章会引起大众共鸣,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当时这篇社论一经发出,就遭到了当时香港几大报纸《大公报》、《新晚报》、《商报》、《晶报》以及《文汇报》的合体“围攻”。
像《文汇报》随后就在专栏里发表了一篇《怕中国有?是什么人?》,虽然没有点名指姓的说出来是在针对金庸,但却暗戳戳称他不要核子的言论是“毒舌上的玫瑰”。
很快《新晚报》也发出一篇社评名为《裤子固要,核子也要》,内容直接开始上升为人身攻击,称金庸为“汉奸走狗”。
金庸
这样的强势“围攻”,非但没有让金庸退缩,反而激起了他的好胜心,他连续发表了好几篇讨论“核裤”的文章,坚定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他反对核试验,希望能消灭全世界所有核子武器。
另外对于陈毅之前的言论,金庸也认为“就算国家要制造核子弹,也不一定要牺牲人民的裤子,即使要减少一些裤子,也不能让全国人民都无裤子。”
因为这番“论战”开展得实在是太过火热,很快便引起了香港当地市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