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36分钟!深圳平均通勤时间揭晓
来源:深圳晚报
近日,住建部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报告》统计了中国(内地)4个一线城市以及成都、武汉、杭州等42个重点城市的通勤大数据,深圳单程平均通勤距离(家到工作地点之间的通勤距离)只有7.6公里,在一线城市中距离最短,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亦是一线城市中时耗最少的城市。
“深圳是一个多中心结构城市,公共资源分布相对比较均衡,每个区都有非常完善的城市功能,所以通勤距离比较短。这对深圳市民来说意味着在出行上有更高的幸福感。”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告诉深晚记者。
多中心城市结构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
本次《报告》是以互联网位置服务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数据为依据,选取42个中国主要城市,汇聚2.3亿人的大数据职住和通勤样本,从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个方面的10项指标,呈现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画像。
在通勤半径上,北京的通勤半径达到41公里,是全国唯一一个超过40公里的城市。仅次于北京的是深圳、上海、重庆,均达到39公里。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向深晚记者解释称,通勤半径大,并不意味着个体需要那么长的通行距离:“通勤半径通常是城市交通布局的概念,城市规模越大,特别是城市的人口分布越均衡,就有大量的人流进入到交通通道,使得整个交通半径较大。由于深圳是一个东西向的狭长城市,交通容易展开布局,所以城市的交通半径会比较大。”
平均通勤时耗是居民通勤出行直观感受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已被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城市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标。《报告》指出,年全国主要城市总体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与年持平。北京仍是单程通勤时耗最长的城市,达到47分钟,上海和广州分别是40分钟和38分钟,深圳为36分钟,正好是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位于一线城市最低。
“深圳多中心结构能够让各个空间自成一体,比如住在南山区的人,上班、就业、娱乐可以都在这个区域,不用去到罗湖,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商业圈。”
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提升最快的城市
除了在一线城市中通勤距离最短、通勤时耗最少之外,报告还指出,年深圳是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提升最快的城市,保持了超大城市中最低的职住分离度,有效提高了4%的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使其在约40公里的空间尺度上实现高效运行,并成为平均通勤距离减少最多的城市。这实际上显示了深圳在城市规划上先进的组团结构理念,即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形成相对自足的空间生态。
市民王先生经常往返于全国各地,他告诉深晚记者,在一线城市中,深圳地铁的乘坐体验是最为友好的,“拥挤程度和其他几座城市比简直是‘天堂级’,换乘上也非常便捷。”
尽管深圳的轨道交通总里程不长,但是深圳空间面积较小,每平方公里地铁里程数排名全国第一。“另外深圳地铁的布线还是比较合理的,整体来说较好地服务了深圳各个商务中心的运转。不过地铁的民生服务范围还不够,不少地方人口密度特别高但没有地铁,未来可以更多地在经济建设和民生需求上做平衡。”他建议到。
应尽快打通深圳都市圈内的轨道交通
《报告》聚焦于城市内通勤数据,没有提及城际之间的通勤现状。而在国家都市圈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加强深圳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成为一个紧迫的命题。
深圳、东莞、惠州都是深圳都市圈的第一核心圈层,外围的圈层包括汕尾和河源。“都市圈建设一般都是地铁先行,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圳在轨道交通上最紧迫的事就是打通与惠州、东莞的连接,目前深圳都市圈内还没有一条跨市的地铁,而广州在十几年前已经开通了第一条跨市地铁。”
未来城市之间的通勤可能会变成功能节点之间的通行,城市之间的关系会发生重组,比如前海和南沙的联系度可能会高于前海和龙岗的联系度,城市之间的联系变成了功能节点的联系。
目前深莞惠之间的城际交通建设正在加速进行,下一步几个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的建设协同会进一步深化,城市之间的交通互通关系将会有根本性的进展。
02
深圳今年上半年进出口1.59万亿元
来源:深圳特区报
据深圳海关统计,年上半年,深圳进出口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出口亿元,增长19.4%,进口.4亿元,增长19.2%。与疫情前的年上半年相比,进、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深圳海关方面透露,从单月情况看,单月进出口值自去年11月以来连续8个月同比增长,今年3月以来单月进出口值均保持在亿元上方。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占比过半,加工贸易快速增长。上半年,产业链更长、出口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7亿元,增长18.6%,占同期深圳市进出口总值的50.6%;加工贸易进出口.4亿元,增长24.5%。
从具体产品看,消费类电子电器产品出口保持增势。上半年,深圳出口机电产品亿元,增长27.5%,占同期深圳出口值的80%;其中,手机、家用电器增幅均逾三成,电脑增长65.3%,其中平板电脑出口增幅达.1%。
进口方面,机电产品进口占比近八成。上半年,深圳进口机电产品.2亿元,增长15.7%,占同期深圳进口值的79.1%。其中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液晶面板、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合计进口.7亿元,增长19.4%,拉动全市进口增长10.3个百分点。
03
宝安成功出让首宗联合用地将建年产值超75亿的创新研发基地
来源:深圳新闻网
宝安区首宗联合用地A-宗地以万元成交价顺利挂牌出让。未来,这块土地面积.9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的地块上,将汇集宝安4家大型企业,率先在宝安区打造以“EPR+BIO+5G+AI”(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生物技术+AI人工智能+物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新产业创新研发联合基地,预计园区企业总年产值将超过75亿元人民币。
A-宗地位于航城街道宝安大道与航空路交会处,土地用途为新型产业用地,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宝安管理局委托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矿业权业务分公司组织交易,由宝安区4家大型公司深圳欧陆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仙迪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明阳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同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竞得,将用于建设新技术新产业创新研发联合基地。
“该研发联合基地将以产、学、研为设计理念,布局近平方米的共享餐厅、路演厅、产品展示平台和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在满足企业自身生产需要的同时,力求‘生产’和‘生活’和谐对接,外观简洁大气,明朗通透,确保企业形象展示与办公、研发等功能实现有机统一,将是一座高质量且极具现代感的总部、研发和生产工作空间。”联合体企业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据悉,4家联合竞买企业均在各自行业内深耕多年,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目前都面临经营场地制约发展的困境,在深圳无自有经营场地,长期支付高额租金。此次竞买是为满足公司当前及未来发展对经营场地的需求,用于总部办公、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A-宗地的顺利出让,既是宝安区提升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结构转型进程,吸引更多成熟企业打造总部基地和产能基地,鼓励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打出的组合拳,也是宝安区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联合建楼,让企业降成本共成长具有可行性的有力回应。
04
深圳亿公积金贷款
助力33.39万人购房
来源:晶报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公积金中心)自年12月全面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努力目标,以职工的圆梦安居为奋斗理想,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多项改革在全国先行示范,实现让住房公积金制度惠及了.42万职工,助力33.39万家庭在深安居。
后来居上多项指标跃居全国前列
深圳是全国最后一个全面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超大型城市。11年来,深圳公积金中心通过广泛借鉴其他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博采众长,发挥后发优势,使住房公积金在支持职工住房消费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缴存方面,自年12月缴存业务上线至年6月,累计缴存总额.25亿元。
提取方面,自年9月提取业务上线至年6月,职工已累计提取.16亿元,其中,租房提取金额占提取总额的34.11%,有力地支持了广大职工通过租房解决安居问题。
贷款方面,自年9月贷款业务上线、年9月推出商业性住房按揭贷款转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以下简称商转公业务),至年6月,已累计向33.39万户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84亿元,有力支持我市职工购房。
制度创新打造公平普惠政策环境
深圳公积金政策在设立之初,坚持从深圳市情出发,以广大缴存职工普遍受惠为出发点,先后创设了广覆盖的缴存政策、人人可提的宽松提取政策、应贷尽贷的贷款政策,并针对深圳外来人口多的实际情况,推出多项改革创新。
深圳职工只要在深圳缴存住房公积金累计达到一年以上,且未曾使用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在销户提取时,就可以得到额外的利息补贴。
对于外来人口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都可以公平享受权益保障,积极推出鼓励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士自愿缴存的政策。
深圳公积金政策还构建了覆盖所有职工、按照不同住房消费需求分类型的提取机制。
对于已购房职工,可以申请购房提取或还贷提取。
对于无房职工,可以每月通过租房提取65%的月缴存额。对于不符合以上住房消费情形的,则可每月申请提取40%的月缴存额用于其他住房消费。
覆盖广泛、科学规范、普惠便民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和职工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充分展现深圳的开放与包容。
推进“互联网+服务”九成业务线上办理
深圳公积金中心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的新型服务模式,为广大缴存职工打造了一系列线上便捷服务,让住房公积金的服务触手可及,在制度、服务、信息技术等方面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进“互联网+公积金服务”,开放试行新版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线办理入口,公积金专办员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完成单位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结。
目前,深圳市公积金中心日均办理业务4万多笔,其中通过网上办理的业务量占比超95%,有效提高职工办事效率,节省职工时间成本。
十余载栉风沐雨,十余载春华秋实。深圳公积金中心作为全国最晚建立的公积金管理机构,在短短时间内取得了与国内主要大城市二十多年住房公积金发展相当的业务成绩。
深圳公积金中心将始终牢记成立伊始的初衷,将实际工作与百年党史的学习感悟相结合,强科学之理论、丰实践之经验、壮信仰之根基,继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站在建党一百周年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紧抓深圳“双区建设”发展机遇,为深圳市民的安居乐业作出更大贡献,为我国公积金事业的发展树立新标杆、贡献新样本、铸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