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1808航向巴西中文版序言
TUhjnbcbe - 2024/12/31 10:05:00
                            

《:航向巴西》

[巴西]劳伦蒂诺戈麦斯著

李武陶文译樊星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8月1日

中文版序言

巴西与中国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联系。开辟印度航路之后,葡萄牙人继续探索他们称为“远东”的地区。年,若热阿尔瓦雷斯(Jorgelvares)抵达伶仃岛(也叫内伶仃岛),并在此竖立了一块小石碑,上面刻有葡萄牙国王的纹章;年,他被安葬在这里。两年后的年,拉斐尔佩雷斯特雷洛(RafaelPerestrelo)探索了珠江。这是葡萄牙人与中国最早的接触,此时距航海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PedrolvaresCabral)抵达巴伊亚(年4月22日)还不到20年。从那以后,双方的接触开始频繁起来。16世纪末,在驶向中国港口的漫长航程中,里约热内卢已成为一处重要的停靠站。

瓜纳巴拉湾的海面在群山庇护下风平浪静,是船只理想的避风港。在帆船航行的年代,从里斯本到里约要花55—80天。从里约到澳门或者上海,再花—天。在单调而危险的旅程中,于里约靠岸总能令乘客与船员惊喜交加。他们在叙述中无不提及大自然的壮丽、群山的巍峨和随处可见的草木美景。

葡萄牙人在里约停靠以修理商船和快帆船,补充腌肉干、糖、甘蔗酒、烟草和木柴,然后去往印度和中国。他们是为了找寻茶叶和名贵的香料——胡椒、肉豆蔻、桂皮、丁香、生姜、藏红花等。这些商品在欧洲价值连城:年瓦斯科达伽马开拓亚洲航线后返回里斯本,船上运载的货物足以担负60次远航的开支。在—年著名的环球航行中,英国海盗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Drake)在香料群岛停靠并洗劫了仓库,由此为投资商带来了%的利润。年,英国人在班达群岛(属于摩鹿加群岛)中最小的岛屿——伦岛上建立了第一片殖民地。在那里,用0.英镑就能找当地人买到4.5公斤肉豆蔻,而在欧洲转手的利润高达%,令人难以置信。

中国农民参与了巴西最初的外国移民实验。年,人们从中国引入了第一批茶树(Camelliasinensis)树苗,著名的茶叶便是由此植株而来。这些树苗最终种在了摄政王堂若昂(即未来的国王堂若昂六世)新建的里约植物园中。由于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军队入侵葡萄牙,此时堂若昂与王室还在巴西流亡。经植物学家莱安德罗多萨克拉门托(LeandrodoSacramento)修士所做的适应性研究,树苗被移栽至里约郊外的圣克鲁斯皇家庄园,并由中国移民耕作培育。年巴西独立时,国内已有株茶树,每年收成3次。年,若泽阿罗谢德托莱多伦东(JosArouchedeToledoRendon)中校开始在圣保罗培育植株,他农田中的茶树最后多达棵。圣保罗市中心的“茶桥”之所以得此名号,正是为了纪念那里曾有的一大片茶园。然而,这项实验却短命而终。相比中国茶叶,巴西出产的茶价格更贵却品质欠佳,茶园因此衰落,第一批中国移民也散居各地,其后代中的许多人如今还在巴西生活。19世纪末,又有了引入中国移民以替代奴隶劳动力(年奴隶制被废除)的新方案,但也未获成功。

值此21世纪初叶,巴西和中国人民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自年起,中国已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巴中双边贸易囊括成千上万种产品,其中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占突出地位。双方对彼此历史、艺术和文化的兴趣日益高涨。因此,见到中文版《:航向巴西》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我欣喜满怀。对巴西和中国人来说,了解历史是此刻的关键任务。只有懂得历史,我们才能理解当下,进而明悉未来的挑战。我希望本书能让两国悠久的联系更加紧密,让人民彼此亲近——在这个以排斥异己、修筑墙垒阻碍国际谅解为烙印的时代尤其如此。

劳伦蒂诺戈麦斯

年3月于葡萄牙维亚纳堡

本书斩获巴西最高文学奖雅布提奖以及巴西文学院最佳散文奖

作者介绍

劳伦蒂诺戈麦斯是巴西知名记者,著有以、、命名的巴西史三部曲,累计销量近万册,是名副其实的非虚构类畅销书作家。曾多次荣获巴西文学最高奖雅布提奖,并斩获巴西文学院最佳非虚构文学奖。

内容介绍

本书是巴西记者劳伦蒂诺戈麦斯撰写的通俗类历史著作,讲述了葡萄牙若昂六世流亡巴西并再造巴西的故事。19世纪初期对欧洲王室来说是梦魇与恐惧交织的时代。那时,国王和王后受到迫害,被监禁,被放逐,甚至在公共场合被处决。7年11月29日,面对拿破仑的入侵,两个世纪前的海洋霸主葡萄牙不再能够独立捍卫自己。时任摄政王的若昂六世仓促决断,带着疯癫的母亲(女王玛利亚一世)和来不及作任何准备的王室,在风雨后的清晨,迈过故国的泥泞小路,登上了航向巴西的船只,开始流亡之旅。

在任何其他欧洲国家中,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这是史无前例的。作为十年研究的结果,本书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指南,涵盖了构成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的所有细节。戈麦斯将流亡之旅娓娓道来,并且重现了葡萄牙人进入殖民地后的日常生活画像,介绍了王室到来后里约热内卢卫生、健康、建筑、文化、艺术和习俗等方面革命的开展。

葡萄牙这个曾经的征服者在生死存亡之际选择了一种出乎意料的延续方式——于大西洋两岸分建政府,着实让人意外。作为全球性帝国,葡葡萄牙曾经盛极一时,也在时代洪流中黯然陨落,其殖民历史的书写已然渐趋尾声。巴西虽仍服膺葡萄牙王室统治,但已在求新求变中萌生独立之心。今天的巴西已成为葡萄牙文化和语言的最大继承者,回溯年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历史,十分耐人寻味。

译校者

译者:李武陶文,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葡萄牙语专业,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研究方向为巴西历史。

审校:樊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葡萄牙语专业助理教授,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文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葡语文学、文化研究与文学翻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出版译著7部,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译著《耶稣撒冷》入选《晶报深港书评》年度十大虚构类好书,《南美洲的旅行》(葡语版)获年巴西雅布提奖文学类最佳翻译奖提名及巴西高校出版社协会奖最佳翻译奖第一名。

编辑推荐

葡萄牙王室在拿破仑军队的铁蹄下仓皇逃亡巴西,这一事件向来被视为拿破仑战争史中一段滑稽窘迫的边缘性插曲,而劳伦蒂诺戈麦斯却选择以新的视角将这段历史从扭曲和遗忘的囚牢中释放出来。他以详实的考据和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从两百年前沉郁阴冷的里斯本,一路途经璀璨耀眼与纷乱无序并存的萨尔瓦多、巴伊亚,航向质朴而富有生命力的里约热内卢。随着船只抵达巴西,作品的氛围也从葡萄牙宫廷的寒冷幽闭转向活力澎湃的暖色调。

戈麦斯将叙事焦点置于王室迁徙为殖民地巴西所带来的无限可能,两件关联紧密的事件呈现出衰败与重生的反差,年的逃亡之旅象征着葡萄牙的衰落,却也间接导向了巴西这块与世隔绝的处女之地的独立与新生。

权威推荐

年,葡萄牙宫廷为了躲避拿破仑的入侵而来到巴西,这无疑标志着19世纪的开始。若昂六世是唯一一位踏上美洲殖民地的欧洲君主,他带着一万多人乘坐几十艘船跨越大西洋航向巴西,为年9月7日的巴西独立播下了种子。劳伦蒂诺戈麦斯以其擅长的史实运用和叙事方法讲述了这一事件及其发展,带领读者直抵这部非凡史诗的中心——MarcosGalvo,巴西驻华大使

如果想要理解巴西,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拉丁美洲人口和面积第一大国的形成过程中,年发生的历史事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年前,葡萄牙王室迁居里约热内卢,这是现代巴西得以建立的一座里程碑。本书作者劳伦蒂诺戈麦斯是位才华横溢的记者,他笔下的《:再造巴西》不是写给专家学者看的,而是一部没有阅读门槛、人人皆可读的作品。——MarceloBaumbach,巴西驻沪总领事

巴西——南美巨人、金砖成员、足球王国——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度,吸引着世界和中国的目光。然而,对于这个神秘国家的前生今世,国人却了解甚少。本书以丰富的档案资料、优美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国家孕育和诞生的历程。资料性、学术性、可读性兼具,无论对于历史学者,还是对于有志了解外部世界的普通读者,都是极为难得的佳作,值得一读。——董经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一本荣获多项文学大奖的历史著作,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纪实报道,《:再造巴西》以严肃的态度与通俗的口吻,重塑了巴西大众对于这段历史的认知。——闵雪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知名译者,葡语文学研究者

里约宫廷中的吻手礼

里约一户人家的晚餐

从圣安东尼奥修道院天台眺望海湾

新书试读

第一章逃亡

想象一下,某天巴西人一觉醒来,就听说总统已由美国空军护送逃往澳大利亚,与他一同不辞而别的,还有所有部长、高等法院成员、众议员、参议员与几名最重要的商业领袖。更可怕的是:阿根廷军队此时正向米纳斯三角区的乌贝兰迪亚市发起冲击,即将逼近巴西利亚。巴西遭到政府与全体领导者抛弃,任凭侵略者摆布,而后者已准备好将沿途所见洗劫一空,并无限期地掌管这一国家。

葡萄牙王室启程前往巴西

听到如此猝不及防的消息,巴西人很可能首先感到无助与背叛,随后则是恐惧与愤懑。

7年11月29日早晨,葡萄牙人正是这种反应。当时传出消息,女王、摄政王和整个王室正在英国海军的保护下逃往巴西。在其他任何欧洲国家的历史上,都从未上演过类似桥段。战争期间,国王或曾失去王位,避难异国,但没有人曾走到这一步,以至远渡重洋,在世界另一端定居称王。虽然欧洲人在各洲拥有广袤的殖民地,但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国王踏足自己的海外领土,连短暂的巡游都不曾有过,更别提在那里生活统治了。因此,无论对于一夜之间成为王国弃儿的葡萄牙人,还是已习惯于葡萄牙长久剥削的殖民地巴西人来说,这都是史无前例的事件。

在葡萄牙人这边,除消息带来的震惊之外,另一因素也加剧了这种被抛弃感。年前,人们对国家、政府及民族身份的认识与今天相去甚远。一切权力源于人民,并以人民的名义行使,这一民主的基本原则并不见于当时的葡萄牙。倘若今天巴西出现意外,所有政府官员都逃往境外,人民依然有权聚集起来,选出新的总统、参议员和众议员,立即重建国家政府。至于众多企业,虽会因领导或所有者缺席而经历一段动荡,但之后可以改组重建、继续运转。7年的葡萄牙却并非如此。没有君主,国家便陷入困境、无所适从。一切经济活动、民众生死、政府、民族独立性以及葡萄牙作为国家存在的意义,都系于君主一人身上。

更麻烦的是,就政治理念与革新而言,葡萄牙是欧洲彼时最滞后的国家之一。与王权日渐让位于议会代表的英、荷相反,葡萄牙依然实行君主专制。也就是说,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但能够制定法律,还负责执行,并能按照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去阐释法令。法官与市政厅仅是协助君主的臂膀,而后者可以随时否决他们的意见与决定。

这有助于解释,在那个秋末的寒冷早晨,在里斯本街头,葡萄牙人所感受到的无助与难以弥补的失落。一国之君逃走了,葡萄牙便不再是葡萄牙,不再是一个拥有自身政府的独立国家。它变成了一片无名无姓的荒地。它的子民被交付给任何能够攻城略地、登基称王的亡命之徒,任凭他们的私欲与贪婪摆布。

一国之君为何要逃?

在解释逃亡之前,有必要阐明一件事:那时葡萄牙的王权并不在女王手中,而是由摄政王堂若昂掌管。他的母亲玛丽亚一世女王据称精神失常、无力统治,幽居于距里斯本约10公里的克鲁什宫。堂若昂是疯女王的次子,因而并未学习治国之术;他的长兄、王储堂若泽(D.Jos)年死于天花,年仅27岁。除了缺乏治国的准备,孤独的堂若昂还面临严重的夫妻问题。7年,他与妻子卡洛塔若阿基娜已分居3年,并同这位喜怒无常、飞扬跋扈的西班牙女人育有九子,其中一子未满周岁便告夭折。这对彼此恨之入骨的夫妇,不仅分睡两床,还住在相距遥远的两座宫殿。卡洛塔和疯女王一同住在克鲁什宫,堂若昂则住在马夫拉宫,由数百位靠国家养活的修士僧侣陪伴。

疯女王玛利亚一世

马夫拉宫距里斯本约30公里,是葡萄牙殖民帝国辉煌时代的标志。它融宫殿、教堂、修道院于一体,正面长米,拥有5扇门窗及口钟,饭厅长达米,由名工匠耗时34年完成。大理石来自意大利,木材则取自巴西。宫殿落成于年,适逢米纳斯吉拉斯黄金钻石产量的巅峰。除王室及其仆从的居室外,还有个小间供数百位修士居住。正是在这座宏伟而幽暗的宫殿中,堂若昂远离家室,在大臣会议、弥撒、祈祷文与圣歌之间度日。

摄政王怯懦、迷信且丑陋,而在工作中,他的性格主要表现为优柔寡断。他在意见相左的团体之间进退两难,时常抗拒到最后一刻才肯作出决断。政府必需的各项安排令他愁肠百结、不胜其烦,因此他习惯于将一切事务托付给身边的大臣。而在7年11月,堂若昂被逼到墙根,不得不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在无可抵御的压力之下,他决定逃亡巴西;而向他施压的正是举世公认的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自罗马帝国的恺撒时代以来,无人能出其右。

7年,这位法国皇帝是欧洲绝对的霸主。在一连串惊人而又出彩的胜利之后,法军已让大陆上所有国王俯首称臣,唯有英国尚未屈服。在英吉利海峡的阻隔下,英国人得以避免同法军在陆上交锋;而在5年的特拉法加海战中,纳尔逊勋爵统率海军,于地中海入口处击溃法西联合舰队,由此巩固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拿破仑则以大陆封锁令回击,严禁在欧洲港口交易英国商品。此令一出,各国立即遵守,唯有防守薄弱的弹丸小国葡萄牙例外。迫于传统盟友英国的压力,堂若昂不愿屈从于法国皇帝的要求。因此,法军在7年11月向葡萄牙边境进发,意欲大举入侵、废黜摄政王。

堂若昂在彼时最强盛的两个军事和经济大国之间进退维谷,有两种痛苦且互斥的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屈从于拿破仑的压力,加入大陆封锁阵营;二是接受盟友英国人的帮助,携王室、财宝、大部分贵族及全套国家机器,乘船前往巴西。表面上看,这是个慷慨的提议;而实际上,这是赤裸裸的胁迫。假如堂若昂选择前者、向拿破仑屈服,英国便会故技重施,像数月前对待不肯合作的丹麦那样对待葡萄牙。同年9月1日早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居民在英国舰队的炮火封锁下醒来,后者在港口下锚并炮击城市。炮火持续了四天四夜,最终致0人遇害。7日,哥本哈根投降,英国人将船只、物资和弹药尽数掳掠,丢下毫无防御能力的城市扬长而去。

若昂六世

对葡萄牙而言,后果可能更糟。如果摄政王和拿破仑结盟,英国人不仅会轰击里斯本、劫掠葡萄牙船队,还将夺取葡萄牙赖以生存的海外殖民地。在英国人的支持下,殖民地中最广袤富饶的巴西很可能效仿美国及众多西属邻国,比预料时间更早独立。而若失去了巴西,葡萄牙便什么也不是。

显然,堂若昂完全忽略了第三种方案:尽管王权地位或将不保,但他仍可选择留在国内对抗拿破仑,与英国人并肩作战、保家卫国。后续事实证明,在此情况下他获胜的可能性并不小;然而在7年,此举是惊恐犹疑的摄政王所考虑不及的。他认定敌人强大无比、自身难以招架,只好溜之大吉。“堂若昂以精准的自我认知行事,他更倾向于离开欧洲”,历史学家托比亚斯蒙泰罗如是写道,“自知没有英雄的胆识气概,他选择了率众离去的和平方案,在热带温和的怠惰中寻找安宁和消遣,他正是为此而生的”。

简目

前言

第一章逃亡

第二章疯癫国王

第三章计划

第四章没落帝国

第五章启程

第六章皇家档案管理员

第七章旅程

第八章萨尔瓦多

第九章殖民地

第十章“树蛙”记者

第十一章一封信

第十二章里约热内卢

第十三章堂若昂

第十四章卡洛塔若阿基娜

第十五章搜刮国库

第十六章新宫廷

第十七章海上霸主

第十八章改变

第十九章警长

第二十章奴隶制

第二十一章游客

第二十二章拿破仑的越南

第二十三章伯南布哥共和国

第二十四章热带凡尔赛

第二十五章被遗弃的葡萄牙

第二十六章返程

第二十七章新巴西

第二十八章马罗科斯的转变

第二十九章秘密

原标题:《《:航向巴西》中文版序言》

1
查看完整版本: 1808航向巴西中文版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