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晶报」
家有胖娃,家长多半是这么想的:娃吃嘛嘛香,比“豆芽菜”孩子省心多了!肥嘟嘟,怎么看怎么招人爱!小时候胖一点没事,大了自然就会瘦的。然而,事实上,小胖墩极易被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性发育等问题盯上。年仅11岁的欣欣(化名),体重达到.8斤的欣欣就在体检中查出了高尿酸,好在通过一个暑假的调理,欣欣的体重和健康都回到了正常。
胖娃查出高尿酸
11岁的欣欣(化名)是个典型的小胖墩。别看她小小年纪,身高已有cm,体重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斤。小姑娘平时就能吃能睡,闲时还爱吃零食。蛋糕、巧克力之类的甜食及油炸类食品,更是她的最爱。和不少小胖纸一样,她也不爱运动。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她的检查结果“亮红灯”了,原来,她被检查出“肥胖症(重度)、高尿酸血症”。欣欣爸妈开始意识到女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下定决心趁着放暑假的时间帮助女儿减肥,于是7月初医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就诊。内分泌科主任安赤颖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需求及疾病情况,为欣欣制定了个体化的营养饮食和运动方案,帮助欣欣减轻体重,回归健康。
营养饮食干预46天后,欣欣的体重从.8斤降到了97.4斤。这期间,她的体重一下子下降了整整20多斤,BMI从25.14降到了20.27,回到了正常范围。
小胖墩患慢病风险高
安赤颖介绍,根据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显示: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到10%,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她表示,大多数小胖墩都是因为不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运动量不足,导致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积聚于体内。不少家长对孩子变成小胖墩,并没有太在意,甚至还觉得是身体好的表现。安赤颖认为,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儿童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同时也是儿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会增加成年后慢性病的患病风险。”
安赤颖介绍,相关研究发现,儿童肥胖会导致骨骼畸形,影响运动表现,肥胖儿童在生活中易受到负面反馈,如受到欺凌或侮辱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导致焦虑、自卑等。另外,肥胖儿童也容易出现自我贬低,导致学习能力下降、成绩滑落等。超重儿童患高压血、糖尿病等的机率也远高于正常儿童。据介绍,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3.9倍;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4.3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除此以外,肥胖还会影响儿童青春期发育,危害呼吸系统及骨骼,对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并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癌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