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不设主席台,没有震天响的口号,只有围绕问题的具体分析、目标明确的动员部署,领导的讲话直指人心……这是10月23日,福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誓师大会暨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城区动员大会上的场景。而会议的形式之“新”,也为接下来的文明城市创建及垃圾分类工作定下了一个总基调: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重实效,抓实干!
同城市管理中的积弊、人性中的惰性长期斗争
在全国各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底子不同,在目标设定上自然有别。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公布,“五大战略定位”中关于支持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的表述,对深圳在新时代的城市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期许。基于这一认识,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表示,文明城市创建和垃圾分类工作是当前全区上下共同面对的一项政治任务,是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同时,各街道、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文明城市创建和垃圾分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做好同城市管理中的积弊、人性中的惰性长期斗争的充分思想准备。
面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黄伟提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提升国民文明素养的经典案例,认为文明并未与生俱来,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个过程。接下来,各单位要细化目标、分解任务,扭转大众生活中与时代要求不吻合的行为习惯。全区动员、全民动员,按照“标准定到位、资源投到位、硬伤改到位、监管严到位、领导督到位”的“五到位”要求,坚决打赢文明城市创建和垃圾分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走出城市文明发展的新路子!“让我们为福田人的幸福而战,为福田人的荣誉而战!”黄伟呼吁。
形成上下联动、立体协作的体制机制
据了解,福田区为进一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创文”长效机制,推进“创文”常态化,助力深圳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六连冠”,制定了六大提升计划,涵盖了组织领导机制的完善、文明城市创建的宣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以及督导检查机制的提升等各个方面。
谋定而后动,提升组织领导力。为此,福田区建立书记例会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定期汇报制度。把研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列为书记例会固定议题,实行“每周一议”制度;建立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汇报制度;建立区领导挂点巡查制度。结合区领导挂点社区制度,组织区四套班子领导“行走福田”赴挂点社区巡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区文明城市创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文明城市创建网格长制度。由全区副处级以上干部挂点担任各社区“网格长”,由网格长指定1名正科级干部担任副网格长,处级干部所在单位为网格联系单位。从而形成上下联动、立体协作的体制机制。
形成铺天盖地的“病毒式”传播效果
为形成铺天盖地、深入人心的“病毒式”传播效果,福田区还将进一步健全公益广告体系建设,包括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公益广告设施、进一步强化灯杆旗广告投放力度、依法督促户外广告社会资源投放公益广告、完善公益广告制度保障。
如果说户外公益广告侧重静态传播,福田区还将进一步发挥文明城市创建大宣讲的动态传播优势。为此,福田区将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入户活动,设计制作一批《福田区文明城市创建致居民的一封信》,“寄”给辖区千家万户;通过“小手拉大手”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文,并组织辖区中小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诵读,由学校统一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形成家、校、社会三方联动;在各个行业开展创文大宣讲,让行业组织和从业人员全面了解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城市创建既要有“颜值”又要拼“气质”
环境卫生水平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面子”和基本的文明水准,福田区将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中村大整治工作、环境日工作、垃圾分类工作。在11月上旬前,各街道按照垃圾分类要求,须完成30%的住宅小区楼层设施配置。由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负责全面排查路面垃圾桶,按照全市最新的分类标准做好标识喷涂,确保标识清晰。
文明城市创建既要创好“面子”,又要建好“里子”。文明城市创建是“播种机”,能在未成年人的心里播下文明的种子。福田区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文化阵地的教育作用,如在每个社区组建社区少年书院,聘请社区有影响力的人士(或德高望重、才学出众的长辈老者)担任书院院长;在每个社区建设社区绘本书屋,主要服务对象为学龄前儿童,由社区统一购置一批绘本或通过图书捐赠、图书漂流等多种形式,不断充实绘本种类和数量;在全区广泛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切实加强和关怀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最后,为形成督导反馈整改的“闭环”,福田区还将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查工作;继续开展由福田好公民、志愿者、网民组成的文明巡访活动,按照点位类型及对应的测评标准进行巡查,每周组织专题巡访活动。在整个福田区形成“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的全民创文氛围。
晶报APP记者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