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晶报说快评丨彭健有些书,我们读得太晚
TUhjnbcbe - 2025/6/24 21:26:00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天,我想聊一聊读书。

年轻的时候,会刻意去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正义论》《集体行动的逻辑》这类“高深”的书,一来新奇,二来会显得自己有深度。

但随着年纪渐长,追新逐异的想法越来越少,目光却不自觉地投向了那些伟大的经典著作。

什么是真正的经典?言人人殊。在我个人看来,所谓的经典,就是不用宣传,不用推介,到了一定时候,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去追寻和阅读的东西。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寻求放“心”,大概是人类共同、永恒的追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放“心”的途径也有很多种,比如信仰宗教,但中华民族安“心”的智慧,却多是体现在哲学上。

四书五经,大家耳熟能详。这里的“四书”,其实就是安放“人心”的哲学。在古时候,这是青少年的必修课,这样的哲学教育,构建起安“心”立命的基座,先出世,再入世,从小打下根基,人生会从容很多。根基不立,人就如同飘萍。我们当下遇到的很多困惑和问题,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答案。

惭愧的是,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伟大人文经典我都没有读过,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有些书,我们读得太晚。但这些书却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时候一到,你自然会找上门来。当你发现无处安“心”时,“心即理”“致良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道法自然”等等的魅力就会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吸引你主动靠近,沉迷其间。

对于阅读而言,回到经典,大概是永恒的话题。人生之也有涯,有限的时间,不妨多留给经典,相较于“知识”,“智慧”往往显得更加迷人。

就我自己来说,今年想好好读的几本书,一是四书,二是《坛经》《传习录》《庄子》和《老子》。有些已经开始,但进展非常缓慢。阅读经典,入门要正,所以除了自己看,还需要找来一些名师的视频或者音频,去帮助了解这些经典的意蕴。

至于国外的经典著作,我今年打算好好读一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种说法是,如果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青藏高原,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则是珠穆朗玛峰,其间的风景,令人心驰神往。

来源丨晶报APP

记者:彭健

编辑:李慧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晶报说快评丨彭健有些书,我们读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