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西昆~2:西昆诗人文|陈曦骏
“西昆集中的诗人不都是西昆体诗人,有的西昆体诗人不在西昆集中。”这句话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绕口令,其实真实情况来看,西昆体诗人的划分要比这还要复杂。我们继续从《西昆酬唱集》入手,来看集子中的西昆体诗人的代表人物。
《西昆酬唱集》共收入了十七位诗人的作品,他们的身份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在中枢任职,这里的绝大多数也就只有两人不是,一位仕历不详的刘秉,以及在外知州军的钱惟济,这个钱惟济还是钱惟演的亲弟弟。其余十五个人中,有两位后来任宰相,五位曾任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知制诰,这如此豪华的诗人阵容除了建安体和齐梁体以及宫体外,其他的诗派皆望尘莫及。
但是这十五个人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西昆体诗人,首先从集中收入诗歌的数量来看,这是一个很吉利的数字,一共二百五十首诗,其中杨亿75首,刘筠73首,钱惟演54首,这三位绝对是西昆体的核心人物了。但是除此之外没有一个人收入超过十首,而陈越,崔遵度只有一首收入,这两位传世的诗也极少。甚至其中有的诗人传世的诗多亏了这本诗集才留下来几首,所以就根据现有的文本根本无法判定二人的诗风,所以收入诗少且传世作品数量不多的几位诗人无法视为西昆体代表诗人。
但是不是收入诗少的就不是西昆体代表诗人了,很遗憾,这种猜想也不能成立。丁谓,就是被苏轼在《荔枝叹》中点名批评的“前丁后蔡笼相加”的奸相,在西昆酬唱集中只有五首诗选入,但是他传世的近百首诗的风格在用事,用词等方面皆从西昆,尤其是五言咏物诗。丁谓可以算做西昆体的代表诗人。
还有的诗人并不一直以来都是西昆体的风格,比如张咏张乖崖,他的故事可比他的诗精彩多了,判词“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而诛县吏,用《霍光传》来讽刺寇准不学无术。他的诗在进入台阁之前类似于白体,比如《新市驿别郭同年》“酒尽扬鞭泪湿衣”,还有他最有名气的诗句“我辈本无流俗态,不教离恨上眉多”的豪杰之语。后来进入台阁之后受到了文坛领袖杨亿的影响,风格开始趋艳,刻意学李商隐用事,在咏史中好议论,甚至同题作《柳枝》,从此成为义山门下走狗(非贬义色彩)。此外而这几位代表诗人中他们人品差距也极大,杨亿,刘筠和张咏性格耿介,为人正直,张咏稍微有点乖张怪癖。钱惟济是个性格苛刻的官僚,丁谓那是宋初有名的奸相,五鬼之一。钱惟演评价不一,寇准说他是丁谓一样的小人,苏轼也对他“可怜亦进姚黄花”感到叹息,脱脱也说他“阿附希进,遂丧名节。”但是他对欧阳修等人的知遇之恩确是一段文坛佳话。
而除了西昆集中诸公外,另有一众仁宗朝的高级官员属于西昆体诗人,比如曾任宰相的夏竦,晏殊,文彦博以及红杏尚书小宋宋祁,以及他的哥哥大宋宋庠。到了仁宗时代,西昆体诗人风格不再和杨刘风格保持完全一致。夏、晏、宋、文几人都在自己的诗作中有的新的探索,夏诗在典雅华丽的基础上注入了骨气,晏诗抛去雕绘满眼的珠光宝气让富贵气变得淡雅,且开启了遣词语入诗现象。二宋和文彦博也在西昆体的基础上自成一支,至此经历三朝准备和完善的西昆体,已然为我们所熟知的真正宋诗完成了试错,积累了经验,做好了一切准备,当梅欧体从西昆体的母胎中孕育而出的时候,就是宋诗对唐诗风格来一次彻底告别的时候。
陈曦骏供职于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公安文联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晚唐五代诗史》,诗词作品及鉴赏类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华诗学》《晶报》等报刊杂志,曾获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七夕特别节目冠军,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吉林卫视等电视节目及央视频、新浪微博、腾讯新闻、抖音、云听fm等新媒体平台文化栏目担任文化嘉宾。
编辑/章雪芳审核/小楼听雨校对/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