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深圳的交通,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英雄难过梅林关,好汉难过布吉关。
然而深圳还有一条高速,老司机听了都虎躯一震,那就是机荷高速!在这条日交通量超过15万车次的路上“堵”就是它的日常。
为了缓解拥堵,机荷高速亟待实施改扩建。注入智慧元素的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一起了解一下!
“智慧机荷”智慧在哪里?
深圳机荷高速是国高网沈海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最便捷的东西向交通走廊、深圳市第二圈层唯一贯通的快速通道。
现日均最大断面交通量高达16万标准车,拥堵呈现常态化。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未来也将直接对接机荷高速,将进一步加大机荷高速交通压力,因此道路亟待实施改扩建。
▲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改造完工后,机荷高速将变身双层8+8车道的“超级高速”。
复杂的周边环境限制和双层立体高速设计,给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施工过程难度大,边界条件复杂。
全过程装配化施工工艺要求高。
交通转换复杂运行管理要求极高。
资产量大样多,养护成本高。
为应对上述挑战,项目建设中拟采用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主动交通管控、数字孪生、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手段,为此,我们管它叫——智慧机荷。
那么智慧机荷具体体现在哪呢?
●全生命周期数字化BIM应用
通过对EBS/WBS编码的顶层设计,实现了模型和信息的全生命周期传递。
每个构造物构件都有统一的“身份编码”,从而形成了一张基础设施的“身份证”和“体检表”,可以随时查看构件信息、健康状态信息,为建造、施工和养护数字化赋能。
●“大数据”智慧管理交通
智慧机荷平台通过匝道控制、车速限制、交通流预测等方法对交通进行管控,创新性地探索“主动式提前干预”交通管理模式。
通过短时预测预判未来拥堵情况,结合智能动态算法和管控策略提前干预道路车流,有效疏解道路拥堵,加强行车安全。
●“虚拟世界”模拟“现实世界”
数字孪生技术是智慧机荷的核心,无论是通过BIM+GIS构建基础设施数字化模型,还是利用动态车流、交通管控信息构建虚拟交通模型,都为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精细化交通管控提供了可能。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或许被这些技术名词绕花了眼。
简单来说,科技赋能后,我们将实现:
建设更快速!
智慧建管平台涵盖质量、进度、安全、计量支付和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建设管理功能。
同时也可以实现3D模拟方案比选、数字沙盘漫游、构件拼装模拟等数字化功能。
为建设过程提供“数字化智慧帮手”,为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赋能。
养护更精准!
智慧机荷将实时采集不同路段构件养护情况,通过预防性养护、构件级BIM库,动态显示病害及养护记录。
预测和评估养护状态,为现场巡查、养护工作提供预警作用。
行驶更畅通!
主动交通管控技术,可有效预判未来的交通拥堵,及时干预和控制交通流量。
配合AI视频技术、应急救援联动将有效延缓或消除潜在的交通瓶颈,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驾驶更安全!
智慧机荷开展车路协同局部路段试点,实现驾驶安全预警预留辅助驾驶扩展能力。
通过及时发现并通知驾驶员前方危险信息,为驾驶员提供更智能的驾驶辅助。
这样的智慧机荷,你期待吗?
来源
晶报APP综合自深圳交通、深高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