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长的位置上退休一年了。此时,距离医院(留医部)已经22年。
从年5月自海南调入,直到年7月以院长助理、第一门诊部主任的身份调离,13年的留医部岁月,仍然清晰地印刻在钟山的脑海之中。这当然源于钟山对“老东家”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与他的另一个身份有关:作为当时深圳媒体的特约通讯员,那些年媒体对留医部的报道,大多与他有关。这些稿件的剪报,是钟山多年来的珍藏。
这些文字记载了留医部从特区初创时期的艰苦创业,也见证了钟山自己医院管理者的成长历程。这些文字也给钟山带来了一个沉甸甸的跨界奖项:深圳新闻奖。
钟山
那一次抢救,不仅仅是救回一条生命
“一位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医院加护病区使用静脉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新疗法的成功运用,为我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这是发表在年12月26日深圳特区报第8版的通讯稿《医院采用新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当中的字句。当时在深圳医院ICU工作的年轻医生钟山,是这篇稿件的作者,也是这次抢救的亲历者。
年,26岁的钟山从家乡海南岛调来深圳时,深圳经济特区初创不久,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十分落后。钟山回忆说,那时候深圳全市只有一台CT机。然而这个CT诊断中心,还是深圳医院医院合资建的,所有权并不属于留医部。
那个年代的深圳,唯独不缺的是创业的激情和热血。医护人员钻研业务,救死扶伤的热忱,从不会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懈怠。“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疗法,是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新兴疗法”,钟山回忆说,这种技术当时国内只医院引进。他所在的ICU病区接触心梗患者较多,对这项新技术进行了尝试。
年7月的一个晚上,钟山正在ICU值班。一位急性大面积心梗病人被送来抢救。钟山立即通知主任,主任闻讯赶来,观察病情后决定使用溶栓疗法。“需要使用96万单位尿激酶”,钟山说,一万单位就是一瓶,96万单位,96瓶。空气在那一刻似乎凝固了,只听到药瓶一个接一个打开的声音。10多分钟过去,96瓶尿激酶才全部打开,仿佛比10多个小时还漫长。
尿激酶静脉注射,立竿见影。“患者的ST段抬高明显下降”,钟山回忆说,那一次抢救不仅是从死亡线上抢救回了一条生命,更重要的是,这是深圳第一例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抢救心梗的成功案例,为深圳医疗填补了空白,为深圳急性心梗患者增添了生的希望。
在钟山收藏的剪报中,类似题材不在少数。春节期间抢救25名急症病人,国庆假期紧急抢救名食物中毒患者……,这些稿件记录着钟山和留医部同事们在一线救死扶伤、服务患者的一幕幕场景。在这一幕幕之中,钟山转战ICU、急诊科、门诊部,逐步成长为深圳医院的业务骨干。
管住“电话粥”,医院节省45万元
由于基础薄弱的历史原因,特区建立之后相当长时间内,深圳还医院(以下简称“三甲”医院)。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求深圳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市财政拨款多万元,为医院购置CT、ECT、磁共振。“深圳这才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先进医疗设备”,钟山说。
在医院办公室工作时的钟山
年9月,深圳医院通过审核,跻身“三甲”医院行列。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钟山开始了由一线医生到管理者的成长历程。年初他被调到医院办公室担任副主任,亲历了创建“三甲”医院的冲刺阶段。“那段时间,几乎每天起早贪黑整理材料”,钟山回忆说。
在医院办公室的工作岗位上,钟山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医院电话费严重超支。“那时候,在深圳装程控电话是要走后门的,收费也比较乱”,钟山回忆说,有利用办公电话煲电话粥的,有在办公室打声讯电话的,医院的沉重负担。
钟山经过多方联络,终于找到了西安邮电学院的团队,年10月,医院科室电话装上了自动计费系统,对各科室电话费实行定额管理,超出部分从科室的奖金中扣除。个人打声讯电话自己掏钱。此后一年,医院电话费支出较上年减少45万元,下降幅度达54%。
年12月27日,深圳特区报以“医院管好电话,一年节省开支45万元”为题,对这件事作了详细报道。事实上有些细节稿件里并没有提到。“为了安装自动计费系统,我找过很多团队,都说太复杂了做不了”,钟山回忆说,所幸后来找到了西安邮电学院的团队。事实证明这个团队确实技术十分了得。“当我后来再遇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加盟了华为”,钟山说。
医院安全,上书市领导获批示
在担任医院办公室副主任的那段时间,钟山另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医闹”作斗争。不过,那时候的“医闹”与后来的“医闹”不同,几乎与医患纠纷没有关系,而是更多地与深圳当时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上世纪90年代的一段时间,深圳局部地区流氓团伙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深圳医院周边恰恰是治安案件高发的区域。有那么几年,医院几乎每天都接诊因此而被砍伤、打伤的病人。而打人、砍人医院,围攻、谩骂,甚至殴打医护人员。
年5月23日凌晨的一幕,让钟山和同事们忍无可忍。当天凌晨一点,两伙人打架斗殴,双方都有人受伤,分别乘车来到医院第二门诊部,下车之后继续打作一团。医院保安上前制止,也被殴打,5人被打伤,其中2人被大刀砍伤,一人手指肌腱断裂。闹剧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在洪湖派出所领导和民警的干预下事态才得到平息。
5月27日,一篇题为“医院内打斗闹事,医护人员要求严惩肇事凶手”的稿件,发表在深圳特区报第14版头条位置,署名“深圳医院”,医院办公室副主任钟山。稿件直言不讳地指出,“此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对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和损害”,强烈要求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这篇稿件获得了年度深圳新闻奖三等奖。
医院安全问题的报道和深圳新闻奖获奖证书
医院安全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医院遭遇的此类事件加以梳理,总结成一篇题为“深圳医院急诊科的保安工作”的文章,发表在当年7月10日的深圳市《信息快报》上。文章医院安保工作,确保正常的医疗秩序。
钟山的这篇文章得到了时任深圳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批示。公安机关对医疗单位安全保卫引起高度重视,重拳出击抓捕了一批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不法分子,并且在医院现场举行了公开处理大会。至此,困扰医院多年的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医护人员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不用再提心吊胆地救治病人。
优化医疗服务,首创体检“套餐”
年底,钟山被任命为医院院长助理,第二年5月,兼任第一门诊部主任。彼时,深圳医院在跻身“三甲”之后,又树立了新的目标:创建全国“百佳”医院。“三甲”考察医疗水平,“百佳”则考验服务质量。医院直接面向市民的窗口,可谓创建“百佳”的重中之重。
过去,位于罗湖区深南东路的医院第一门诊部只有一个收费窗口。在创“百佳”的过程中,钟山和同事们为了方便患者,改成1楼至7楼均设置收费窗口,可以同时完成各科的挂号和划价。这一在当时极具突破性的举措,得到了前来就医的市民的一致叫好。
在此期间,医院第一门诊部还在全国同行中首创了一项崭新的医疗服务:体检套餐。“‘套餐’这个名字是我在看香港电视节目时,看到‘广告套餐’时琢磨出来的”,钟山说道。经过深圳特区报和健康报的报道,“体检套餐”不胫而走,医院竞相仿效,很快成为医疗服务的标配。
深圳媒体对医院首创体检“套餐”的报道
年11月26日,广东省卫生厅、深圳市卫生局评审团前来医院进行考核,对第一门诊部给出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高度评价。深圳医院也被推荐为全国创“医院”评审候选单位之一。
年7月,钟山从医院院长助理、第一门诊部主任的位置上,医院。此后,医院纪委书记、第一副院长,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直至年退休。在留医部13年的历练,医院领导岗位上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
晶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