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辰区瑞景街道瑞益园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被授予“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荣誉的背后,是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组织提升服务意识,以文化人激发群众“内生力”的一次生动实践。
搞活文艺活动,百姓乐享其中
瑞益园社区有居民户、人。社区居委会主任霍彤告诉记者,社区居民老年人居多,教育程度、职业背景参差不齐,社区管理难度比较大。她说:“人们的物质生活好了,更要
作为社区的老住户,也是社区的文艺骨干,陈岩对参加文化活动特别有感触:“大家还是有参与文化活动的意愿的,只是因为自己基础不好,来了几次兴趣就减退了。如果能够有人指导,定期开展活动,坚持一段时间肯定会改观。”
陈岩的想法与霍彤不谋而合,在北辰区文化和旅游局、瑞景街道办事处的支持帮助下,在居委会的组织下,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很快就运转了起来。通过请名师进社区、网上观看文旅部空中文化大课堂等途径,提高文艺素养。现在,社区组织成立了金嗓子合唱团、瑞益园太极队、明珠京剧团、舞蹈队、评剧团、模特队等7支文体队伍,有队员多名,文体志愿者名。
霍彤感慨地说:“文化服务中心是干什么的?就是要把居民们组织起来,让大伙儿能走出家门有点事干,能享受到满足文化需求带来的快乐。”
如今,每年都举办迎新春联欢会、元宵同乐会、社区书画展、社区好声音歌唱比赛、戏曲专场演出、桃花节文艺展演、民俗节文艺展演等品牌文化活动,百姓参与其中、乐享其中。
找准“文化”脉,不断提升硬件水平
摸准了“文化”这条脉,社区居委会也下大力气“软硬兼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现在,社区文化中心面积达平方米,设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培训室、书画室、电子阅览室,配备电子琴、无线话筒、调音台、音响、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每年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培训40余次,近年来,为各文体团队购置多种演出服装余套。
为了不断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年起,社区开始进行室外文化场地建设,打造“地上”“地下”文化场所,建成“九园两室一馆一广场”的文化格局,既有现代味十足的同心大舞台,又有突出传统的民俗文化园、同心书画室、民俗馆,还有牡丹园、桃花园、听书园、*建园、健身园、统战园、法制园、健身活动室、百姓议事广场。
民俗文化园面积0平方米,拥有明、清、民国时期的交通、劳动工具余件,有马拉轿车、马拉货车、渔船、轿子、辘轳等,石磨、石辇、计时漏刻等点缀其中。民俗馆展出明、清、民国时期生产、生活等工具用品0余件,小到鞋楦,大到清代雕花木床,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历时数年,从京津冀鲁等地搜集而来。同心书画室有图书0余册,集书吧、书画创作、培训、展览和艺术交流等多功能为一体。每年举办迎新春、廉*、家风进万家等书画展和笔会活动,提升居民文化品位,享受文化熏陶。
深耕文化,凝聚人心
“以文化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滴水穿石”方显“润物无声”之效。文化活动多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体素质的提高。陈岩告诉记者:“我们的文艺团队里有农民、工人、教师、退休干部,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不仅在小团体里形成了团结、融洽的气氛,还把这种正能量带回了家。现在社区治安好了,邻里矛盾也少了,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社区风气。”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停止对居民开放。为了让居民足不出户便可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瑞益园社区通过辖区内
以文化为抓手的多年深耕,回报给瑞益园数千居民的是一个和谐社区、大美社区。霍彤告诉记者:“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完善活动场所的硬件设施建设,不仅改善了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让文艺成为*群之间的桥梁纽带,畅通社区为民服务的渠道。”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孙悦
审核:吕铁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