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的出行史,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深圳的发展史。
因为交通工具的变迁,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见证了深圳特区这40年来的经济与科技变革。
每个时期的交通工具,都是当年深圳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图片来源:网络
01
「公共小巴:深圳人粤语启蒙的地方」
来深圳没多少年头的人,或许只是在香港的影视剧里见识过传说中的“小巴”。很少有人知道,在06年以前,深圳也是有小巴这种交通工具的。
和香港相同,那些大巴覆盖不了的偏远线路,就由小巴承担起了运输的任务。
对于一些老深圳而言,可能他们的第一句粤语,就是通过坐小巴学会的。
图片来源:深圳晶报
小巴同样采用粤语报站,车子也不会像现在的公交一样逐个站点停车。
通常都是上车前朝司机挥手,下车的时候用全车人都能听见的声音对司机师傅说一句“唔该,有落”。
如果不学几句粤语,还真不好意思在深圳坐小巴。
小巴的路线,同样也是很有讲究的。特区内行走的小巴编号为4开头,穿越二线关的小巴是5开头,二线外行走的小巴线路为7(宝安区)或9(龙岗区)开头。
只不过从年6月30日过后,深圳特区就没有小巴运营了,深圳公共小巴的传奇就此落下帷幕,仅仅留存在老深圳人的回忆当中。
02
「深圳公交:特区创业之路的见证」
年,深圳的公交只有两条线路,从东门的深圳戏院到火车站/侨社汽车站。公交没有名字,也没有时间限制,人满了就发车,票价1毛钱。
年到年,深圳也不过只有4条公交车线路。
1号公交车:汽车站至火车站;2号公交车:侨社至八卦岭;3号公交车:深圳水库至福田(上海宾馆对面);4号公交车:火车站至蛇口。
在那个年代,一趟公交车要等半个小时。
随着特区的逐步发展与腾飞,公交票价也从开始的1毛钱,逐渐上涨变成2毛、3毛,而公交线路也从没有名字,逐渐增加到1路、2路、3路公交,并开始设立公交站牌。
年,中国大陆第一辆无人售票公共汽车在深圳发出。年,深圳成为全球首个公交%纯电动化的城市!
深圳的公交系统,由一棵大树变成了一片森林。
图片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03
「深圳地铁:一路狂奔的城市动脉」
人们都说,地铁是一座城市的动脉,而深圳却是四个一线城市里地铁最晚起步的那个。
北京是全国最早开通地铁的城市,年正式运营。上海和广州,则先后于年和年开通运营。
直到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营。1号线从罗湖站到世界之窗站,4号线由福田口岸站至少年宫站,这两条线的总长度只有27公里。
图片来源:网络
但随后的这些年里,深圳地铁发展可以称得上是“一路狂奔”。
8月18日上午11时,深圳地铁6、10号线同时开通运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正式跨入“10线运营、多线建设”的发展阶段,运营里程达到了公里。
同时,今年还有4条地铁线段待开通,预计今年总共开通7条地铁线段。
不仅是现在,深圳地铁未来还将一路狂奔。到年,深圳地铁将会建成33条线,公里总里程的轨道交通网络。
这就是深圳速度!
图片来源:深圳地铁
04
「出租车网约车:深漂梦想的见证者」
十几二十年以前,能在深圳开出租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属于日进斗金的“高薪行业”。
在那个平均月薪不到0块的年代,“的士佬”甚至可以做到月入上万。
一些来得早的“的哥”,可能也早早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在深圳买了房定居下来。
到后来,网约车开始崭露头角,让出租车不再“暴利”,从高薪行业变成了相对较普通的职业。
截至年8月,深圳网约车的数量是巡游出租车的2倍有余。深圳人的出行品质和出行效率,也因为网约车的高速发展而提高了很多。
司机与乘客提前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订单的预约,接单的网约车便接送乘客到指定地点,随后完成车费的支付。
这样的出行方式,在将时间和效率视为生命的深圳,无疑是最被人们所喜爱的。因此,“叫滴滴”也成为深圳人最为平常的出门方式。
尤其是深夜的科兴科学园,据说是全国网约车接单数量最多的地区。
晚上10点以后,往往是“码农”、“程序猿”们下班的高峰时刻,也是滴滴师傅们最为喜爱和忙碌的工作时间。
这些穿梭在城市里的网约车,每一辆都装载着无数个深圳奋斗的故事,无论是乘客的,还是司机的。
他们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深圳梦!
再过两天,就是深圳特区40周年的生日了。
为了致敬深圳这些年在公共交通的飞速发展,我们与滴滴出行联合,为大家送上总价值元的滴滴出行优惠券。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