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25日,福建、广东、江苏等八省市组织了一次大考: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全流程模拟年“3+1+2”新高考。
此次8省联考是“全仿真”模拟高考,师生们的紧张程度不亚于正式高考。适应性测试后,还将组织全省统一评卷、填报志愿等测试工作。
新高考适应性测试有哪些省参加考试?广东、江苏、湖南、湖北、河北、辽宁、福建、重庆将组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全流程模拟高考。这八个省市年高考总人数是万多人,约占全国高考人数万人的31%。因此,新高考不可小视。而这次统一联考,估计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模拟联考。
用一张试卷吗?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即:八省一张试卷。
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治、生物,为选择性考试科目,由各省自行命题。即:使用地方卷。
此次测试有哪些变化?考试时间由2天调整为3天。
考试科目实行“3+1+2”,即语数外三门必考课,加1门选考(物理和历史中选考),再加两门选考课(思*、地理、化学、生物中四选二)。
不分文理科,而是分成选考物理和选考历史科目组;高考数学科目不分文理、不分物理历史等。
第一次测试,深圳高中学校、老师、同学们习惯这种高考新模式吗?都有怎样的反映?记者对深圳多所高中进行了深入采访。
这次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很重要吗?翠园中学负责高三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方娄星告诉记者,这次适应性测试十分重要,是全国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八省市联考,这么大规模的适应性测试可谓史无前例。
“这是一次全新的考验,通过实战演练,为今后的备考、命题找准方向。高考是个系统工程,接下来还有全省评卷、填报志愿的测试,完全模仿正式高考的流程走一遍,就是要在高仿真的状态下让大家找到新高考的感觉。
深大附中高三年级主任向建新也提到,此次测试的流程、要求全部按照市招考办要求的“严格按高考标准执行”,包括警戒线设置、考场布置、监考合规等”,是学生考前对考试流程的一次训练、适应和“彩排”。
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副校长李亭透露,对于这次测试学校极为重视,“我们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提前动员和鼓励,考前一周,进行了一些套题的模拟。”
通过此次测试,学校受到哪些启发?深大附中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边海峰表示,此次测试试题有一定的参考性,应注重试题结构研究、题型及分值设置等,注重引导学生扎实做好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
深大附中高三年级主任向建新认为,高考时间调整为3天,要求监考老师有所适应和调整心态。
翠园中学高三年级长谢建*认为,这次各科命题总体比较平稳,数学的题型有所创新,学生一时不太适应。
“语数外是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其他科目是各省命题。对于此次数学考试学生的不适应,在今后的备考中还需要进一步磨合。
育才中学高三年级组长刘英华表示,从试卷内容来看,学生对部分学科如数学,存在不太适应的情况。
“数学卷面内容焕然一新,部分学生感叹“刷题没有用”,看来师生都要做相应调整,要调整复习策略,更注重思维训练。
面对此次测试中试题突显的新变化、新思路,育才中学教务处主任周红杰表示,目前学校已组织各备课组认真研究试卷,做好总结,重点分析各科目考试题型、与以往的区别、主要考查知识点的变化等方面,从中捕捉新高考考题风格和特点,据此调整备考思路和备考策略,以便帮助学生在正式高考中“精准打击”。
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教学处主任于敏对此也有着相同的看法。她表示,经过此次全仿真演练,学校对考试的组织、试题类型的掌握、改卷流程、填报志愿的指导等方面都有了更为清晰的把握。从宏观上看,后期备考会更注重“无情境不命题、无情境不教学”,以及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龙城高级中学副校长李亭表示:“通过这场适应性测试,不仅看到了新高考不同的题型结构,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想要通过新高考来传递教育改革落实的新风向。”
“从表面上看,是题型结构发生了变化,往深层次分析,就可以发现新高考其实是通过具体题型和命题立意上的变化,去落实新高考的改革意图,这也让我们接下来的复习思路和方向更加清晰了。
曹雪梅是龙城高级中学高三年级主任及考务主任,她说:
““此次数学考到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数学原理和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学生答题时,不仅要求学生理科思维好,还要胸怀天下,也体现出国家对人才的要求。”
曹雪梅表示,学生要适应,老师也要调整,“老师们要更加强调学科的应用性。”
对这场适应性测试,考生有何反映?“这次的题目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有些题型之前没有见过。通过适应性测试,我更加懂得调整心态保持平静的重要性,要掌握知识点打牢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提升思维能力,从容面对新题型等变化。”
选考了历史、化学和生物的深大附中高三(4)班学生肖宇成告诉记者。
翠园中学高三(1)班的魏煜鹏同学心理素质比较稳定,他说,虽然这次数学考试有点难,而且最后一天的考试时间比较长,但对他只是“有一点点影响”。作为首届新高考生,他觉得“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管这次适应性测试成绩是好是坏,他都已做好“不以一次考试论英雄”的思想准备。
三天测试下来,育才中学高三(13)班学生陈锴瑞表示“感到不适”。陈锴瑞强调此次考题十分新颖,“不经过考场上的几个小时是无法体会的”。经历过完整的高考标准流程,他深刻体会到考试时合理分配时间的重要性。同时,他提醒自己谨记用“旧知识”应对新题目、新课本、新*策,以不变应万变。
育才中学高三(13)班学生胡锐冰也十分认可此次测试的作用,“可以提前了解试题大致内容、形式、难度,有助于做好心理准备”。
宝安中学高三(21)班历史类考生*中奕选考了*治和地理两门科目,3天的测试对她来说是“可控”的紧张,因为不能避免,她就调整自己,把紧张变成常态。*中奕坦言,当然也有疲惫,比起以往两天的考试,三天对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更大了些,但也多了些思考和从容。
龙城高级中学高三(3)班的钟攀岳用“挑战”和“风向标”来概括,
“这次测试,数学里有一道考查几何知识的题目,出题的思路很特别,给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背景材料,提出的问题也是考几何知识,但是显得有些超纲,很考验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社会现实的重视程度。
对测试时间和科目安排,学生是否适应?翠园中学老师反映第三天的考试时间“战线拉得较长”,对于选考化学和生物的考生有一些影响,考生早上7点半进考场考化学,下午4点再进考场考生物,中间时间太长,考生精力容易涣散,还容易受其他已考完考生的不利影响。且生物学要考到傍晚6点15分,考生会比较疲倦。为此,学生需要注意休息养足精神备战好最后一天的考试。
翠园中学高三(13)班的赖泽媛最后一天下午参加了*治和生物两场考试,“考完*治又去考生物,思维一下子转换不过来”。她称自己这次考试太紧张,可能发挥得不是很好,下次正式高考时应该心理状态会好一些。
对标新高考全流程测试后,宝安中学的老师认为有些环节也可以适当进行调整。
“比如在科目的安排上,外语与物理/历史学科考试时间是否可以上下午对调,这样监考员和考生下午都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备第三天的考试;从组考来看,第三天两科的间隔时间,如果改成相隔一个小时也可以顺利组考。
让龙城高级中学高三年级主任及考务主任曹雪梅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对适应性测试的形式和时间的调整,都算适应。
“高考时间由2天变为3天,其中最后一天分四个时间段,依次考化学、地理、*治和生物,且每个时间段只考一个科目,这就意味着,选了考试时间相近的两个科目的学生,对专注程度是一个考验。另外,如果学生选考的是化学生物两个科目,两场考试间需要等待近8小时,容易产生疲乏等消极情绪。
如何备战即将到来的高考?对于接下来的备考,深大附中有着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高三年级主任向建新建议,同学们不要相信所谓的诀窍和套路,在复习中要夯实基础,系统扎实全面地复习,让知识系统化;要通过复习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翠园中学高三年级长谢建*表示,翠园中学已经通过在楼道贴标语等方式营造考试气氛,为考生加油鼓劲。翠园的老师也极为负责,经常冒着寒风、牺牲节假日在过道为学生一对一辅导。对临界生和尖子生学校也都有相关措施,保证后进生不掉队,尖子生更上一个台阶。
提及报考志愿,育才中学高三(13)班学生胡锐冰说:“若在专业上没有太大偏好,会把大学名气放在首要位置考虑。我现阶段对具体专业内容了解不够,准备寒假再细细研究。”
来源
晶报APP(图片由学校提供)
记者
顾蓉王文丽吴佳丽陈利城刘梦娇
编辑|派哥
更多精彩,请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