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NHK社会纪录片播出了一期节目:《无缘社会:三万二千人“无缘死”的震撼》,在日本引起了剧烈反响。节目组跟着又追踪了其他相关问题,把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实挖掘出来。
高龄、无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不回家乡,也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无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
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大国,不管是为了避免重蹈日本社会的覆辙,还是为了减少或对抗“无缘社会”所造成的痛苦,我们都应该认真阅读NHK所推出的这本具有强烈人文关怀、反思“无缘社会”的纪实作品。
无缘社会,人人面临的孤独绝境
原文刊于:深圳晶报年6月8日
作者
杨小辉
标题为编者后加
“无缘社会”的核心问题
作为NHK电视台资深记者的采访手记,《无缘社会》以由此及彼倒逼追问的方式聚焦“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问题。它不仅仅是对采访过程的还原,更想回答的是以下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失去与社会的关联而成为“无缘死者”(即孑然一身死去之后无人认领遗体的逝者)?这些关联与纽带又是如何在人生中失去的?日本这个国家看似平静的水面下究竟发生着什么?
书中的“无缘社会”,简单地说就是“没有关联的社会,各不相干的社会”(《序言》第2页)。这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与社会的必然衔接已经淡化到几乎可以忽略。今天的日本已经表现出了“无缘社会”的一些较为严重的症状,包括单身成风、老人独居、故乡消失、职场缘浅。
“无缘社会”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则可以说是社会学的永恒话题。它们不仅在涂尔干和韦伯的经典理论中占据着中心地位,而且在当代社会思潮中依然是焦点所在。
纪录片《无缘社会》剧照
▲
“无缘社会”的决定性因素
书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