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岁初,是盛产数字的时候。在枯燥的数字里,往往能发现很多好玩的事情。
下面,我们就从“新生儿”和“家庭杠杆率”来观察一下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在过去一年里的基本特征。我的结论是:广州人最敢“生娃”,深圳人最敢买房,上海人最“冷淡”,至于北京人则买房生孩子两不误。
先看一下“生孩子”这件事。
根据各地“卫计委”的数字,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生产”情况如下:
1、北京年新出生人口27.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的新出生人口是23.5万人;年,北京新出生人口是28万人(含非常住人口);年新出生人口(含非常住人口)为17.2万人。
2、深圳年常住人口的“新生儿”为24.02万人,年为21.28万人,年为20.04万人。
3、广州年新出生常住人口为23.5万人,年为18.5万人,年为16.2万人;
4、上海年新出生常住人口为19.7万人,年为21.84万人,年为18.19万人。
从上面表述可以看出,各地使用的统计口径不完全一直。北京有两个数据,一个是总的新生儿数量,一个是常住人口新生儿数量,其中差距还相当大。
如果按照各地官方的说法,常住人口的“新生儿”数量深圳已经高居第一,而且连续多年稳定在20万以上。增长最快的显然是广州,基本上一步一个台阶,迅速逼近了深圳的水平。
北京两个统计口径,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按照北京的说法,每年大概有四五万孕妇专门到北京生孩子,生完就带着孩子走了。这可能吗?其实不太可能。“接生”的技术含量不高,地级市、医院%可以承担,犯不着专程到北京生。即便有“专门到北京生孩子”的人群存在,另外一种“反向人群”无疑也存在:夫妻两个人在北京打拼,生孩子的时候女方缺人照料,所以会返回故乡生产。所以,北京27.5万的新生儿基本上就是实际生活在北京的人口生出来的(只是有些人没有北京户口)。
所以结论来了:
1、从“新生儿”数量可以看出,北京人更愿意生二胎;北京新生儿数量突然大幅飙升,是全面二胎之后。
2、深圳人口年轻,所以新生儿数量一直在高位稳定增长;
3、广州人也更愿意生二胎,广州新生儿数量走势跟北京高度相似,年增幅是四大城市里最大的;
4、上海出现了显著的“人口通缩”,来自户籍人口的更精准的数据也显示,上海人生育愿望是全国最低的。不过,上海在四大一线城市里成为“新生儿最少”的城市,还是令人非常震惊的。
再看一下四大城市的“家庭杠杆率”,也就是买房子的疯狂程度。
使用的指标是“住户贷款占住户存款的比例”。所谓住户存款,就是当地银行里居民家庭、个人存款的总量;住户贷款,则是居民家庭、个人贷款总余额,包括了个体户、私营小企业的经营贷款。
住户贷款名义上种类很多,可能表现为装修、买车、个体户经营,但事实上大部分是变相的房贷。所以,住户贷款占住户存款的比例,可以看出各地居民买房的热度。
四大城市家庭杠杆率比较
城市
贷款余额
存款余额
杠杆率
北京
54%
上海
72%
深圳
%
广州
77%
注:表中单位为“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个城市杠杆率的统计时间不一致,其中北京的数据截至年12月,深圳的截至年11月,上海截至年7月,广州的是年12月。数据不完整的重要原因,是去年媒体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