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守护上海的城市
TUhjnbcbe - 2021/6/9 1:12:00
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5.12特刊

主题文章1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

《上海防震减灾报》

01

引言

年4月16日河北唐山市滦州市发生4.3级地震,唐山市民在地震到来前10秒收到预警信息,天津市民提前39秒收到预警信息。

年1月17日云南昌宁县4.1级地震、1月23日云南盐津县4.7级地震。2次地震后6-7秒,云南省地震预警信息处理系统快速计算出地震三要素等重要信息,发送至处于试运行状态的预警终端。

年10月22日11时03分,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发生4.7级地震,在地震发生时第6秒发出预警,给绵阳市提前12秒预警,给成都市提前32秒预警……

(图为在公共场所布置的地震预警终端)

大家可能会好奇:

为什么最近很多在震区的人都能在地震发生前几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其实这主要归因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而这个工程要从13年前说起......

02

从无到有,

十三年的奋斗结出硕果

年06月

年6月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时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陈顒院士表示,要加强地震预警研究。“大家知道,地震波跑的速度是一秒钟六公里到七公里,假如我这个地方发生地震了,你那里离我六十公里,地震波传到你那里,就有10秒钟。”陈顒院士说,假如地震发生之后,最近的地震台站接收到地震信号,用无线电波发出去,马上通过电视媒体、手机短信发布消息,就可以争取到时间。“不管有多么困难,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的地学家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干成。”

(图为陈顒院士)

年12月

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的研究与示范应用”获科技部批复立项,标志着我国的地震预警应用进入了系统化研究和示范性应用阶段。

年06月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议书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后获批。

年02月

项目可研报告获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批复。

年07月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拟利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实现在重点区震后5~10秒,具备原地报警、灾害性地震预警、警戒性地震预警和远震大震预警能力;在破坏性大震或者有感地震发生数分钟后发布县级以上城市地震烈度速报图和人口热力图,为大震应急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图为福建某试点地区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分中心)

从项目启动到现在,项目进展迅速、成果丰硕。已成功实现对地震的多次预警。京津冀、四川和云南是三个全国“先行先试”区,将于今年6月实现地震预警服务试运行。辽宁、浙江、上海、甘肃、山西、山东、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子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有序推进。

(图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在建的地震观测台网)

03

地震预警秘密?通通告诉你!

地震预警就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震源附近密集的各类地震观测站点检测到的地震波初期信息,快速估计地震参数并预测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之前,发布地震波来袭警报,使公众获取几秒至几十秒逃生避险的宝贵时间。

地震波分为P波和S波,P波的速度比S波快,而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是由S波造成的,因此在地震发生后S波到来前,快速向公众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图为地震预警工作原理)

(图为汶川地震时地震波传播到各地的时间)

按照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破坏性大震,如有效的产出、接收地震预警信息,并采取有效的紧急避险和紧急处置措施,可减少人员伤亡5成以上。

04

科技赋能地震工程,

助力上海城市安全

上海高楼林立、人口密集、生命线工程复杂,是中国最主要的金融中心、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城市地震安全风险非常高。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加强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能力,提升地震灾害响应和应急救援水平,并加强科普宣传,从而使上海的防震减灾救灾能力大大提高。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由于地震持续时间短、破坏性剧烈,即使我们提高了灾害防御的能力,仍然很有必要用科技给地震赋能,缩减临震响应时间。也许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够挽回无数的生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在上海的落地和实施,将给上海带来专业的预警服务和震后及时的灾情分布,从而进一步保证上海的城市安全,给上海居民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年上海将建成由台站观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5大技术系统组成的上海地震预警系统,包括14个基准站、9个基本站和8个一般站共31个台站,1个省级预警中心、10套预警终端,以及与之配套的软件系统。

根据破坏性大震发生的不同情况,在重点区震后5~10秒,上海地震预警系统具备原地报警、灾害性地震预警、警戒性地震预警和远震大震预警能力。基于PC地震预警终端软件、地震预警APP、电视、广播以及地震预警信息专用接收终端等服务方式,向公众提供地震速报信息和大地震预警、逃生避险指引服务。预警信息接入应急、石油等部门应急指挥平台,收到预警信息后相关单位可以立刻对高速铁路、核电站、化工设施、燃气管道等采取紧急处置,有效减少灾害源和灾害损失;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可依靠烈度速报高效掌握灾情分布,有效提升救援效率。

(图为地震预警信息的应用)

05

总结

对自然灾害来说,减灾即为增效。人类不能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人类能够也必须要减少灾害的损失。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相结合,将成为新时代防震减灾的重要手段,大大提高我国的防震减灾水平,从而为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上海市地震局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守护上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