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张三丰金庸笔下的自己
TUhjnbcbe - 2021/6/21 22:23:00
白癜风哪里治疗 http://pf.39.net/bdfyy/zqbdf/181104/6623402.html

▲版《倚天屠龙记》

“飞雪连天射*,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在他的15部作品之中塑造了许多令人敬佩的大侠英雄,如郭靖、乔峰、胡斐、杨过、令狐冲等等,可他笔下的众多人物之中,哪一个最像他自己呢?

对于这个有意思的问题,不同的读者应该会有不同的看法,我的答案是在《神雕》、《倚天》中出场的张三丰。具体理由如下所述。

一是两人的名号皆富美感。张三丰本名张君宝,三丰是他出家后的道号。三字为三条直线,对应八卦中的乾卦,丰字三条直线为中间的竖线分隔,对应坤卦。因此“三丰”代表着乾坤合一,天地相应与阴阳变化。金庸本名查良镛,金庸两字系拆“镛”而来。镛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大钟谓之镛。”金字有贵重尊贵、坚固难得、光泽闪亮等含义,而庸字则有平庸昏庸、平凡愚昧之意,金与庸之间,是矛盾更是和谐,是人身上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两个属性。

二是两人皆长寿。金庸享寿达94岁,是20世纪少有的长寿作家,在我的印象之中,也就是岁的杨绛,岁的巴金,99岁的冰心等寥寥数人岁数超过了他。张三丰则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长寿第一人,传说中的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并不可信,而张三丰呢,有人说他活了岁,似乎也有点夸张,但多岁还是有的。张三丰经历了南宋末年、元朝、明初三个历史时期,而整个元朝统一天下也不过90年(—年),而金庸的人生,也恰好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大陆的民国时期(—年),赴香港后以年为界分为港英(—年)和回归后(—年)两个时期。

三是他们都另起炉灶,革故鼎新,开宗立派。张三丰出于少林寺而创建武当派,不但成为武当的开山祖师和首位掌门人,同时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大力创新武学,开创出太极拳、太极剑这样迥异传统、以柔克刚的绝世武功,和以刚猛为主的少林武学并驾齐驱,合称为江湖中的“泰山北斗”。

年,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先后做过国际电讯翻译、副刊编辑、记者等职,撰写过不少文艺作品和影评。年,金庸与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高质量的社论,精彩绝伦的武侠小说吸引了一大批读者,后来又陆续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

此外,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大致到金庸封笔的70年代初,《明报》在香港的发行量、读者受众与影响力等已不在《大公报》之下。时至今日,《明报》仍是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四是两人都可谓著作等身,名满天下。与大众对于张三丰“武林高手”的印象不同,其实他也是一位著作家和“笔杆子”。张三丰一生著述颇丰,如《玄机直讲》《打坐歌》《玄要篇》《无根树》等,收积成集为《张三丰先生全集》,为后代奉道者所推崇,其中《无根树》较为有名,是他采用歌词的体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理论化为脍炙人口的曲词。张三丰在《明史·方伎》卷有传,可见官方对他的认可,明代皇帝屡次给他加封法号,如“通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等。

至于金庸作品,我们更是耳熟能详,其中以《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三部巨著故事最好,成就最高,最受读者欢迎。金庸作品的魅力是巨大的,号称”全球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在读金庸”。金庸小说的成就是非凡的,他将武侠文学提升到可与正统文学相比肩的地步。他的作品,翻印无数,盗版极多,港台且不提,仅大陆授权的正式版本就先后有三联书店版、广州花城版与朗声图书版等经典版本。金庸一生取得多项荣誉,包括当代文豪金龙奖、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大紫荆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

五是他们手底下都人才济济。武当七侠在江湖中威名赫赫,他们不仅武功高强,且俊逸潇洒,有出尘之姿,不像全真七子的刻板教条,也比江南七怪的气质高雅。七人分别为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与莫声谷。至于出于《明报》的名人,则有香港经济学的教父级人物、《信报》老板林山木,《成报》总编韩中旋,小说家江之南,以散文广受欢迎的张君默,创办《新夜报》、后任《明报》总编的王世瑜,女作家亦舒,《苹果日报》社长董桥,《东方日报》主笔陶杰等。

六是他们都是劳模本色的“工作狂”。张三丰的劳模形象体现在《太极初传柔克刚》那一回,当时假空相来访,张三丰还在闭关精研武学,此时他已百岁高龄,却是坐关一年有余。以百岁高龄却冲在科研、创新的第一线,这份精神我们无法可想,只能冠之以“疯狂”两字。金庸一生做编辑、办报纸、写社论、著剧本、撰小说,起草《香港基本法》种种工作,也不是一般的忙碌可以形容,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很好,有些还做到了极致。金庸的“工作狂”精神还体现他对自己作品的修订上,他曾两次花大力气修改作品,时间一直持续到年83岁高龄,其执著精神亦非同一般。不过从两人身上,我们倒是可以得出一条结论:勤奋、坚持是所有成功者的必备品质。

综上所述,金庸无意之中把自己活成了“张三丰”的模样。这一点,不知道他生前有没有意识到?在小说中,张三丰是百年间的武林第一人,实则他是振兴道教的大功臣。金庸在武侠小说领域同样堪称“20世纪第一人”,取得了不可逾越的高峰,而在现实生活中的他无论是办报纸、写社论还是起草《香港基本法》,都对得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八个字。

“笑傲江湖成绝响,人间不见侠客行”,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则纪念金庸的挽联。金庸生前则说:“人生便是大闹一场,然后离去!”其实他何曾离去,他和他笔下的那些侠客美人、英雄豪杰一起,永远活在每一位“金庸迷”的读者心中。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如有侵权,请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三丰金庸笔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