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来了怎么办?
为了提高小朋友防震抗灾自救能力,掌握遇到地震如何镇定避险,熟悉逃生路线,能够在发生地震时有序、迅速的安全疏散,让幼儿学到安全防护知识,达到有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的目的和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我们本月针对地震安全组织了系列探究活动。
得知在5.12这一天,我们要进行地震演戏,我们小朋友心中充满了很多小问号。
“地震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要怎么演习呢?”
“躲在哪里才安全呢?”
我们首先从一本绘本《地震的秘密》开始,通过故事我们找到了很多答案,了解到了地震避险和逃生的方法。
接着我们一起探究了地震的形成,通过先是通过图片,视频,我初步了解了地震的成因,接着我们又通过小实验,通过亲自操作,直观了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及危害。
“地震来了我们要躲在墙角。”
“要远离靠窗的地方。”
“可以躲在桌子底下。”
在了解了各种关于地震的知识后,小朋友们用彩笔进行了表征,画出了富有童趣,而又非常生动的地震自救宣传画。小朋友们说要把地震安全宣传画,贴到外面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们。
“可是地震为什么要躲在墙角呢?”
“墙不会倒了砸到我们身上吗?”
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解决了小朋友们心中的小问号,大家通过亲自操作反复验证,原来真的是这样,地震来临躲在墙角会比较安全,地震来临的时候,房屋倒塌,躲在墙角,会形成一个安全的三角区。
地震演习这一天到来了,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警报会响,但是我们已经牢牢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当地震来临的时候先避险:蹲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地震停下,马上沿着安全出口和最近的线路进行逃生,逃到空旷的地方。户外活动的时候警报突然拉响,大家很镇定的跟着老师进行逃生,护住头部,蜷缩身体,等待警报解除,整个过程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
回到家后,孩子们与家长也进行了地震的演习,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经过系列探究活动,孩子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及地震来了如何自救,逃生的方法。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动脑,认真操作,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撰稿:杜超
编辑:郭嘉琳
复审:高颖、孙宁
了解更多幼儿资讯,分享您的育儿妙招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