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GoogleDrive,发现了几段两年前的笔记。年4月开始,我在湾仔的一家智库工作,朝九晚六,每周的工作是生产一篇“时事分析”,刊发在报纸专栏上。笔记的开头,我是这样写的:要去适应的东西实在太多,不如当成一次大型的田野调查,记下一些场景,理解一些逻辑。两年过去了,我的身份从上班族变回学生,从学生变成无业游民,再从无业游民变回螺丝钉一样的码字工。从伦敦到北京,我的生活离那座城市也渐行渐远。重新整理了当时的笔记。它们很短,很简略。因为后来发生在我个人生活,和这座城市的种种事情,笔记没能继续下去。在这里发出来,唤醒尘封两年的,一些关于“正常生活”的记忆。笔记01总结出了几位同事的行动规律。
lunchhour的开始时间是12:45。K会在每天的12:39分准时走出办公室,去卫生间换上便装,准备收工吃午餐。
C每次去完厕所回到办公室之后,会在走到进门第三个工位时扯下挂在脖子上的门卡牌。他会在去厕所前叫上隔壁工位的D。
S有些谢顶,戴银色方框眼镜,腰带扎得老高。新闻会上,他常常突然插话:lah,喺统计学上面......
笔记02如果不算入职第一天例行的w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