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实习声丨周丽萍:实习应是谦虚而不自卑
人物简介
周丽萍,16级新闻学专业。大二在深圳的《晶报》进行暑期实习。她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开始对深圳便有一种深深的执念,尤其是《晶报》,总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我从来没有买过这家媒体的报纸,更不确定我能在那里收获什么。”
周丽萍与《晶报》的“合照”
1
你在深圳实习有什么感受吗?
到了深圳,我一直情绪高涨。
一方面知道这只是一份两个月的实习,我现在接触的所有东西都是暂时的、新鲜的,是自己一直以来都想尝试的;另一方面,深圳对我的吸引力很大,它先进、年轻、并且包容。
在深圳实习的这段日子,不仅学到了新闻专业方面的知识,接触到了很多新事物,更重要的是,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多多少少潜移默化地教会了我一些东西,无论是实习老师,还是青年旅社里日常高歌的阿姨。
而且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在一个提倡“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里,那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结与分离,会让人喜欢并肩作战,同时也能享受独来独往。
2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迷糊老师”。他是90后,刚回到《晶报》,也是我们部门唯一的男老师,之前他在*当了2年驻站记者,脸上写满了故事。
老师走路简直是“深圳速度”!之后两个月,我便跟着他统一穿搭——短裤和T恤,跑遍新闻现场。
老师第一次带我去跑新闻发布会就坐错地铁方向,路上还一直很疑惑地问我:你为什么要来纸媒实习?
有些新闻现场比较远,但老师还是会带我去开开眼界,比如广东省的残疾人自行车比赛、深疆学生交流汇演等等;老师还经常把我介绍给其他记者,让我跟着他们去科技创新博览会、报道市领导慰问环卫工人等活动;也会让我独立行动,前往湛江报道广东省残疾人比赛。
每次我单独跑活动,他都会打电话让我注意安全,跑完后还会问我感受怎样。
总之,老师作为整个暑假期间我接触最多的人,对我影响很大,我很感激他。
爱心捐赠现场
3
实习时,比较烦恼的事情是什么?
最烦恼的是应该怎样挖掘到新颖的,有独特角度的新闻。
虽然我所在的部门是市场新闻部,记者所要跑的线基本上固定,不会说像有些部门那样跑一线和突发事件。
但是一个新生牛犊的心是躁动的,总想要做一些除了本职务之外的事情。尤其部门不一定天天会有新闻可以让我们跑,有些时候报社就算是没有新闻也会要求我们到报社坐班,这个时候会比较无聊。
所以,在社会经验较少且专业知识较浅的基础上,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对我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
4
实习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
偶尔会对自己的专业和以后的方向产生怀疑。
特别是,当报道发表时,我发现之前用心写的文字被删减了,会感到很失落。
有时会产生一种感觉,即使我毕业了,我依然是众生中的小小力量,改变社会谈何容易。但其实看开了也还好,生活尽然不能事事如愿,但我们事事都能尝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实现了。
残奥会羽毛球冠*5
你还想在深圳工作或实习吗?
想。因为深圳这个城市给我的印象很好,文明、快节奏、人性化各方面都很吸引我。但对于媒体的话,可能会继续多尝试,不会拘泥于一种媒体的运作形式。
6
这次实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能明显地感觉在社会转型期,存在着各种各样明显的或者不太明显的矛盾,大大小小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