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历时9年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碧波之上,一桥飞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飞越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展现当代中国的雄健风采。
这座桥历时9年艰苦建设,全长55公里。它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它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港珠澳大桥建成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将由约3小时缩短到约45分钟。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座桥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由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和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两个人工岛隔海相对,中间海浪翻飞,气势壮阔。
这座桥建设难度极大,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造出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新华社的报道写道: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今天上午9时,大桥正式通车。
昨天到今天,多家报给的头版主打都是这座桥。各报纷纷刊发新华社播发的通讯——《一桥越沧海》以及侧记——《巨龙,腾飞在伶仃洋上》。同一题材,来看看各报是如何展现这一“伟大工程”的。
*报系
人民日报
北京日报
广州日报打通版。
粤港媒体
港珠澳大桥连接的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广东报刊自然投入的报道篇幅也最大。广州日报用了13个版;南方都市报用了16个版。羊城晚报、南方都报和深圳晚报都做了打通版编辑方式,彰显气势。
广州日报
南方都市报
羊城晚报
深圳晚报
晶报
其他各报
关于港珠澳大桥,还有一些常识要预习
1、港珠澳大桥如何通关?
大桥将采取“三地三检”的通关模式,实行24小时通关。三地口岸由三地*府各自负责设立和管理,均位于各自属地内。其中珠海、澳门之间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模式。
珠澳口岸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与珠海澳门两地的衔接中心,两地过关口岸都设置在岛上,实现“城市中转”。
所谓“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就是取消了两地口岸之间的缓冲区,直接把两个口岸连在一起,旅客只需要排一次队就可完成出入境手续。
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私家车还是客车,都只允许司机一个人驾驶车辆进行车辆通关,而旅客需要下车前往“出入境”随车人员验放厅进行通关。
2、什么车能够上桥通行?
可通行车辆包括: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出租车、货运车辆、跨境私家车等。
内地私家车能否上桥是老百姓格外